筳
笔顺 反馈

复制

tíng ㄊㄧㄥˊ

⺮部 共12画 上下结构 U+7B73
汉语字典

⺮部

12画

6画

上下结构

ting

tíng

TTFP

HNKG

MYMB

88401

7B73

[314314312154] 撇、横、点、撇、横、点、撇、横、竖、横、横折折撇、捺

筳字概述

折叠展开

〔筳〕字拼音是tíng 部首是⺮, 总笔画是12画。

〔筳〕字是上下结构

〔筳〕字仓颉码是HNKG 五笔是TTFP 四角号码是88401 郑码是MYMB

〔筳〕字的UNICODE是7B73。 十进制为31603,UTF-32:00007b73,UTF-8:E7 AD B3。

筳的意思

折叠展开

tíngㄊㄧㄥˊ

基本解释

络丝、纺纱或卷棉条的用具。

小竹片,亦指小竹枝或小木枝。

小簪。

笼。

竞。

古同“”,草茎:“以~击钟,(岂能)发其音声哉?”

详细解释

名词

络丝、纺纱或卷棉条的用具。一般用小竹筒或蜀黍稍茎制成 utensil of winding silk yarn筳,所以络丝者,苏俗谓之籰头。筳即其四周挺如栅者。——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tíngㄊㄧㄥˊ

详细解释

1.纺纱、络丝或卷棉条的器具。

清•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鼎部》:“筳,所以络丝 者,苏俗谓之篗头,筳即其四周挺如栅者。”

2.小的竹枝或木枝。

《汉书•卷九九•王莽传中》:“莽使太医、尚方与巧屠共刳剥之,量度五藏,以竹筳导其脉,知所终始,云可以治病。”《文选•东方朔•答客难》:“以筦窥天,以蠡测海,以筳撞钟。”唐•张铣•注:“莛,小木枝也。”

tíngㄊㄧㄥˊ

详细解释

1.〈书〉小竹枝;小木枝。

以筦窥天,以蠡测海,以筳撞钟(《文选‧东方朔‧答客难》)。

2.〈书〉用来络丝、纺纱、卷棉条等的纺织器具。

筳的康熙字典

折叠展开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未集上 部首:竹部

武英殿刻本: 第2116頁,第8

同文書局本: 第886頁,第4

標點整理本: 第846頁,第3

廣韻》:特丁切;《集韻》、《韻會》、《正韻》:唐丁切,𡘋音庭。
說文》:繀絲管也。
正字通》:繀,著絲於莩車也。今紡絲銓曰筳子。

又,小竹。東方朔〈答客難〉:以蠡測海,以筳撞鐘。

又,楚人結草折竹卜,曰筳篿。屈原〈離騷〉:索藑茅以筳篿兮。〔註〕筳,小折竹也。
文選》〔註〕:筳,竹算。

又,《玉篇》:籠也。

又,《集韻》:湯丁切,音㕔。揚子《方言》:緪、筳,急也。

又,《集韻》:待鼎切,音挺──屋梁也。

注解

〔筳〕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未集上,康熙部首是竹部

〔筳〕字拼音是tíng,上下结构,可拆字为𥫗、廷

〔筳〕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tíng] ⑴ 络丝、纺纱或卷棉条的用具。⑵ 小竹片,亦指小竹枝或小木枝。⑶ 小簪。⑷ 笼。⑸ 竞。⑹ 古同“莛”,草茎:“以~击钟,(岂能)发其音声哉?”

筳的康熙字典解释由超凡字典网整理。筳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

筳的说文解字

折叠展开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五上反切特丁切頁碼142頁,第35

筳繀絲筦也。从竹廷聲。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九反切田丁反頁碼365頁,第4行,第2

筳繀絲筦也。從竹廷聲。

鍇注臣鍇曰:「竹片挺也,故東方朔曰:『以筳撞鍾。』」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五上反切特丁切古音第十一部頁碼763頁,第4許惟賢340頁,第7

筳繀絲筦也。

段注《糸部》曰:繀,箸絲於筟車也。按絡絲者必以絲耑箸於筳。今江浙尙呼筳。

从竹。廷聲。

段注特丁切。十一部。

筳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282頁,第10字
2陳昌治本第377頁,第8字
3黃侃手批第292頁
4說文校箋第188頁,第7字
5說文考正第176頁,第18字
6說文今釋第635頁,第2字
7說文約注第1119頁,第3字
8說文探原第2579頁,第1字
9說文集注第929頁,第3字
10說文標整第113頁,第19字
11標注說文第185頁,第5字
12說文注箋第1465頁,第1字
13說文詁林第4829頁【補遺】第16710頁
14通訓定聲第3486頁,第4字
15說文義證第380頁【崇文】第1517頁
16說文句讀第565頁
17古字詁林第四冊,第647頁,第1字
18古字釋要第460頁,第8字

筳字的翻译

折叠展开
  1. feast
  2. Spindel (S)

筳的字源字形

折叠展开

筳(印刷字体·宋·广韵) 印刷字体 广韵

筳(印刷字体·宋·增韵) 印刷字体 增韵

筳(印刷字体·明·洪武正韵)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筳(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