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顺 反馈

复制 字帖

piān ㄆㄧㄢ

⺮部 共15画 上下结构 U+7BC7
汉语字典

⺮部

15画

9画

上下结构

pian

piān

形声字

TYNA

HHSB HISB

MWLD

88227

4638

3810

7BC7

[314314451325122] 撇、横、点、撇、横、点、点、横折、横、撇、竖、横折钩、横、竖、竖

篇字概述

折叠展开

〔篇〕字拼音是piān 部首是⺮, 总笔画是15画。

〔篇〕字是上下结构 五行属木。

〔篇〕字仓颉码是HHSB HISB 五笔是TYNA 四角号码是88227 郑码是MWLD 中文电码是4638 区位码是3810

〔篇〕字的UNICODE是7BC7。 十进制为31687,UTF-32:00007bc7,UTF-8:E7 AF 87。

〔篇〕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一级汉字

〔篇〕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常用字

篇的笔顺

折叠展开

篇的意思

折叠展开

piānㄆㄧㄢ

基本解释

首尾完成的文章或诗词。~章。诗~。~目。~什( shí )(《诗经》中的“”和“”以十篇为一“”,所以诗章亦称“篇什”)。~幅。长~大论。千~一律。

量词,指文章、纸张、书页。一~论文。

详细解释

名词

1.形声。从竹,扁声。本义:竹简。

2.同本义;简册。古代文章写在竹简上,为保持前后完整,用绳子或皮条编集在一起称为“bamboo script

篇,书也。…谓书于简册可编者也。 —— 《说文》著文为篇。 —— 《论衡·书说》著之于篇。 —— 《汉书·公孙宏传》故事绝于常篇。 —— 《游天台山赋》

篇翰(篇章;篇简);篇卷(指书籍);篇册(犹书籍);篇典(典籍);篇秩(书籍的篇卷);篇次(谓书籍中篇章的顺序)

3.特指诗歌、辞赋等文艺著作poem

管仲相齐,造《轻重》之篇。 —— 《论衡·案书》一篇之中三致志焉。 ——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篇咏(诗歌著作);篇翰(一般指诗文);篇句(犹章句);篇技(谓创作诗文的才能)

4.成部著作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a piece of writing。如:篇记;篇条(犹篇章);篇体(谓文章的体裁);篇辞(篇章,文章);篇题(篇章的标题);篇首(篇章的开头);篇末(篇章的结笔)

5.曲艺名词。东北二人转所用,指各类内容的固定唱词,可随机穿插入段子中,用以状人、绘景、描声、形物 pian。如“美人篇”、“袍带篇”、“山景篇”等。

量词

1.一件文艺作品piece of writing

著《论衡》八十五篇,二十余万言。 —— 《后汉书·王充传》《山海经》十三篇,《国朝》七卷。 —— 《汉书·艺文志》世无一卷,吾有百篇。 —— 《论衡·自纪》

一篇文章;几篇恐怖故事。

2.一张报纸、一份杂志或出版的刊物 sheet of paper。如:歌篇儿;这本书缺了一篇儿;三篇儿纸。

piānㄆㄧㄢ

详细解释

1.书籍、简册。

《说文解字•竹部》:“篇,书也。”清•段玉裁•注:“书,箸也,箸于简牍者也,亦谓之篇。古曰篇,汉人亦曰卷。”南朝齐•谢朓〈酬德赋〉:“登金华以问道,得石室之名篇。”

2.首尾完整的文章。

唐•韩愈〈送灵师〉诗:“少小涉书史,早能缀文篇。”

通篇及义。

3.量词。计算文章或诗作的单位。

《三国志•卷二一•魏书•王粲传》:“著诗、赋、论、议、垂六十篇。”唐•杜甫〈饮中八僊歌〉:“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一篇论文、诗三百篇。

piānㄆㄧㄢ

详细解释

1.结构完整的言语作品。

诗篇、名篇、篇章结构。

2.写著或印著文字等的单张纸。

单篇讲义。

3.量词。用于计算纸张、书页或文章等。

几篇稿纸、这本小说我读了十来篇、两篇作文。

4.姓。

篇的康熙字典

折叠展开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未集上 部首:竹部

武英殿刻本: 第2131頁,第4

同文書局本: 第892頁,第14

標點整理本: 第852頁,第12

廣韻》:芳連切;《集韻》、《韻會》:紕延切;《正韻》:紕連切,𡘋音偏。
正韻》:𥳑成章也。
前漢・武帝紀》:元光元年,詔賢良,咸以書對,著之於篇。
詩・關雎》〔疏〕:篇,徧也──出情鋪事,明而徧也。

又,《說文》關西謂榜曰篇,笞掠也。

又,竹名。
詩・衞風》:綠竹猗猗。〔傳〕篇,竹也。〔疏〕似小藜,赤莖節,好生道旁,可食。

又,山名。
山海經》:洞庭山之首,曰篇遇之山。

又,姓。
韻會》:周大夫史篇之後。

又,《字彙補》同「翩」。古文《》:篇篇不富,以其鄰。陸氏曰:輕舉貌。

又,叶批笭切。〈道藏歌〉:白帝行炁道當新,名書紫府得其篇,西定錄位眞人。

注解

〔篇〕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未集上,康熙部首是竹部

〔篇〕字拼音是piān,上下结构,可拆字为𥫗、扁,五行属

〔篇〕字造字法是形声。从竹,扁声。本义是竹简。

〔篇〕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piān] ⑴ 首尾完成的文章或诗词⑵ 量词,指文章、纸张、书页

篇的康熙字典解释由超凡字典网整理。篇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

篇的说文解字

折叠展开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五上反切芳連切頁碼142頁,第16

篇書也。一曰關西謂榜曰篇。从竹扁聲。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九反切僻連反頁碼363頁,第4行,第1

篇書也。一曰關西謂榜篇。從竹扁聲。

鍇注臣鍇按:《詩》、《書》之義,一篇一義聮也。榜,笞掠也。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五上反切芳連切古音第十二部頁碼759頁,第1許惟賢338頁,第5

篇書也。

段注書,箸也。箸於𥳑牘者也。亦謂之篇。古曰篇。漢人亦曰卷。卷者,縑帛可捲也。

一曰關西謂榜篇。

段注榜所以輔弓弩者。此其引伸之義。今之榜頟標榜是也。關西謂之篇,則同扁。

从竹。扁聲。

段注芳連切。古音在十二部。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章太炎 (近代)

關西謂旁篇,旁即榜,漢作牓。

白话解释

篇,书册。一种说法认为,“篇”是关西对榜的叫法。字形采用“竹”作边旁,“扁”是声旁。

字形解说

此字始見於篆文,從竹、扁聲。從「竹」,表示竹簡;「扁」表示音讀,也兼有薄片的意思。隸書有二個形體,一個誤變為從草頭;另外一個與楷書都從篆文來。在六書中屬於形聲兼會意。

篇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281頁,第8字
2陳昌治本第375頁,第10字
3黃侃手批第291頁
4說文校箋第187頁,第10字
5說文考正第175頁,第21字
6說文今釋第631頁,第5字
7說文約注第1112頁,第1字
8說文探原第2566頁,第2字
9說文集注第924頁,第1字
10說文標整第113頁,第1字
11標注說文第184頁,第4字
12說文注箋第1454頁,第1字
13說文詁林第4808頁【補遺】第16707頁
14通訓定聲第3361頁,第1字
15說文義證第377頁【崇文】第1505頁
16說文句讀第561頁
17章授筆記第194頁,第4字
18古字詁林第四冊,第637頁,第3字
19古字釋要第459頁,第1字

篇字的翻译

折叠展开
  1. chapter, section, essay, article
  2. Zählwort für Texte (Zähl)​, Aufsatz, Text (S, Lit)​, Blatt ( mit Text )​ (S)​, ein beschriebens, bedrucktes Papier (S)​, Zählwort für Texte, Artikel, Seite, Papieseite, Buchseite (Zähl)
  3. article, essai, composition littéraire, écrit, feuille, chapitre, feuillet, (classificateur pour les oeuvres littéraires, les articles de presse ou de revues)​

篇的字源字形

折叠展开

篇(简·汉·张家山) 张家山

篇(石经·唐·开成石经) 石经 开成石经

篇(印刷字体·宋·广韵) 印刷字体 广韵

篇(印刷字体·宋·增韵) 印刷字体 增韵

篇(印刷字体·明·洪武正韵)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篇(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