絃
笔顺 反馈

复制

xián ㄒㄧㄢˊ

糹部 共11画 左右结构 U+7D43
汉语字典

糹部

11画

5画

左右结构

xian

xián

XYXY

VFYVI

ZSZZ

20932

7D43

[55444441554] 撇折、撇折、点、点、点、点、点、横、撇折、撇折、点

絃字概述

折叠展开

〔絃〕字拼音是xián 部首是糹, 总笔画是11画。

〔絃〕字是左右结构

〔絃〕字仓颉码是VFYVI 五笔是XYXY 四角号码是20932 郑码是ZSZZ

〔絃〕字的UNICODE是7D43。 十进制为32067,UTF-32:00007d43,UTF-8:E7 B5 83。

〔絃〕字的异体字是

絃的意思

折叠展开

1xiánㄒㄧㄢˊ

基本解释

琴瑟類樂器上用以發音的絲線。也作“”。《集韻•先韻》:“絃,八音之絲也,通作弦。”

絃樂器。《吕氏春秋•慎人》:“孔子烈然返瑟而絃。”

用絃樂器奏出的聲音。漢馬融《長笛賦》:“曲終闋盡,餘絃更興。“

彈奏絃樂器。《正字通•糸部》:“絃,通作弦。《樂記》‘北面而弦’註謂鼓琴瑟也。”

旋律;音调。唐元稹《桐花》:“宫絃春以君,君若春日臨;商絃廉以臣,臣作旱天霖。”

弓上的弦。《戰國策•秦策一》:“未絶一絃,未折一矢。”

中醫術語。指脈象急促,脈搏挺直,如接在拉緊的琴弦上。《素問•陰陽别論》:“鼓陽勝急曰絃。”

喻妻子。俗因以琴瑟喻夫婦,故謂婦死曰斷弦,續娶曰續弦。《古今小説•蔣興哥重會珍珠衫》:“誰知你丈夫客死,我今續絃。”

成。《廣雅•釋詁三》:“絃,成也。”

详细解释

1.装于乐器以弹奏发声的丝、线。

唐•李商隐〈锦瑟〉诗:“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2.弦乐器。

三国魏•嵇康〈声无哀乐论〉:“故哀思之情表于金石,安乐之象形于管弦也。”

3.音调、音律。

唐•李颀〈听董大弹胡笳声兼寄语弄房给事〉诗:“先拂商弦后角羽,四郊秋叶惊摵摵。”

4.比喻为妻子。参见“续弦”条。

2xuànㄒㄩㄢˋ

基本解释

繩索。《廣雅•釋器》:“絃,索也。”《集韻•霰韻》:“絃,繩也。”

同“”。文彩貌。《篇海類編•衣服類•糸部》:“絃,與絢同,文彩皃。”

详细解释

1.紧系在弓的两端,具弹性的绳状物。

弓弦。

2.乐器上可以弹奏发出乐音的线状物。

调弦、丝弦、用手指拨弦。

3.指弦乐或弦乐器。

管弦乐。

4.比喻妻子。∥同“”。

续弦、断弦。

xiánㄒㄧㄢˊ

xiánㄒㄧㄢˊ

絃的康熙字典

折叠展开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未集中 部首:糸部

武英殿刻本: 第2203頁,第1

同文書局本: 第921頁,第11

標點整理本: 第883頁,第5

廣韻》、《正韻》:胡田切;《集韻》、《韻會》:胡千切,𡘋音賢。
五經文字》:琴瑟弦。亦用弦字作絃者,非。
〇〔按〕經典弦通作絃。
禮・樂記》:淸廟之瑟,朱絃而疏越。
論語》:聞絃歌之聲。

又,《廣韻》:許縣切;《集韻》:翾縣切;《正韻》:翾眩切,𡘋音絢。
博雅》:繩素也。今人以爲呼煙切,失之矣。凡弓、弩、琴、瑟弦,皆从弓。

注解

〔絃〕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未集中,康熙部首是糸部

〔絃〕字拼音是xián,左右结构,可拆字为糹、玄

〔絃〕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xián] ⑴ 琴瑟類樂器上用以發音的絲線。也作“弦”。《集韻•先韻》:“絃,八音之絲也,通作弦。”⑵ 絃樂器。《吕氏春秋•慎人》:“孔子烈然返瑟而絃。”⑶ 用絃樂器奏出的聲音。漢馬融《長笛賦》:“曲終闋盡,餘絃更興。“⑷ 彈奏絃樂器。《正字通•糸部》:“絃,通作弦。《樂記》‘北面而弦’註謂鼓琴瑟也。”⑸ 旋律;音调。唐元稹《桐花》:“宫絃春以君,君若春日臨;商絃廉以臣,臣作旱天霖。”⑹ 弓上的弦。《戰國策•秦策一》:“未絶一絃,未折一矢。”⑺ 中醫術語。指脈象急促,脈搏挺直,如接在拉緊的琴弦上。《素問•陰陽别論》:“鼓陽勝急曰絃。”⑻ 喻妻子。俗因以琴瑟喻夫婦,故謂婦死曰斷弦,續娶曰續弦。《古今小説•蔣興哥重會珍珠衫》:“誰知你丈夫客死,我今續絃。”⑼ 成。《廣雅•釋詁三》:“絃,成也。” [xuàn] ⑴ 繩索。《廣雅•釋器》:“絃,索也。”《集韻•霰韻》:“絃,繩也。”⑵ 同“絢”。文彩貌。《篇海類編•衣服類•糸部》:“絃,與絢同,文彩皃。”

絃的康熙字典解释由超凡字典网整理。絃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

絃的说文解字

折叠展开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十二下反切胡田切頁碼429頁,第1

𢎺

異體

𢎺弓弦也。从弓,象絲軫之形。凡弦之屬皆从弦。

鉉注臣鉉等曰:今別作絃,非是。

附注段玉裁注:「象古文絲而系於軫,軫者系弦之處。」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二十四反切形先反頁碼1022頁,第2行,第1

𢎺弓弦也。從弓,象絲軫之形。凡弦之屬,皆從弦。

鍇注臣鍇曰:「軫,重也。」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十二下反切胡田切古音第十二部頁碼2566頁,第4許惟賢1114頁,第10

𢎺弓弦也。

段注弓弦以絲爲之。張於弓。因之張於琴瑟者亦曰弦。俗別作絃。非也。弦有急意。故董安于性緩,佩弦以自急。《心部》曰:𢛆,急也。

从弓。象絲軫之形。

段注𢆯也。象古文絲而系於軫。軫者系弦之處。後人謂琴系弦者曰軫。胡田切。十二部。今字作弦。按軫當作紾。从車者,譌也。紾者,轉也。《方言》。軫,戾也。軫乃紾之叚借字。絲紾,言弦戾也。

凡弦之屬皆从弦。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章太炎 (近代)

引申為琴瑟等弦。

白话解释

弦,系在弓弩两端的弦。字形采用“弓”作边旁,象弦丝系绑在弓子两端的样子。所有与弓相关的字,都采用“弓”作边旁。

字形解说

甲骨文「弦」從弓像弦線之形,左旁曲筆像弓,右旁糸即弦,與《說文‧弦部》:「弓弦也。从弓,象絲軫(ㄓㄣˇ,檕弦之處)之形。」指安於弓上的弓弦,說解正相吻合。清華大學藏戰國楚簡《繫年》鄭商「弦高」的「弦」字,與甲骨文構形相同,而把「糸」的上端,繫連在弓上,猶具弓弦的象形意味。戰國文齊秦文字「弦」字雖把弓、弦分離,「糸」的上端仍連在弓上。自殷商甲骨至戰國文字,六書皆為合體象形。篆文把「糸」與「弓」分離,「糸」訛變為「玄」,而且「玄」、「弦」同音,因此聲化為從弓、玄聲的「弦」,本義表示用絲繩作為弓弦,六書也變為形聲。漢代簡帛文字,雖經隸變,猶保留「弦繫弓上」的基本命意,「糸」的上端仍保留朝弓的曲筆,用來示義。漢隸有的承秦簡變曲筆為「亠」形。《熹平石經》則本篆文從弓、玄聲,隸變作「弦」,則又楷書之依據。

弦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849頁,第6字
2陳昌治本第1087頁,第2字
3黃侃手批第812頁
4說文校箋第567頁,第1字
5說文考正第509頁,第5字
6說文今釋第1880頁,第1字
7說文約注第3157頁,第1字
8說文探原第6318頁,第1字
9說文集注第2715頁,第1字
10說文標整第338頁,第9字
11標注說文第544頁,第1字
12說文注箋第4478頁,第1字
13說文詁林第12537頁【補遺】第17889頁
14通訓定聲第3378頁,第6字
15說文義證第1116頁【崇文】第4461頁
16說文句讀第1852頁
17說文新證第882頁,第2字
18章授筆記第537頁,第3字
19古字詁林第九冊,第1110頁,第1字
20古字釋要第1191頁,第2字

絃字的翻译

折叠展开
  1. string on musical instrument
  2. (eheliche)​ Bande (S)​, Band (S)​, fadendünner Puls (S, Med)​, Saite von Musikinstrumenten (S)​, Sehne eines Bogens (S)​, Gattin (S)​, Halbmond (S)​, Mondviertel (S)​, Sprungfeder (S)
  3. corde d'arc, corde d'instrument de musique, ressort de montre, corde (droite joignant les deux points sur une courbe)​, hypoténuse

絃的字源字形

折叠展开

絃(印刷字体·宋·广韵) 印刷字体 广韵

絃(印刷字体·宋·增韵) 印刷字体 增韵

絃(印刷字体·明·洪武正韵)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絃(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