臡
笔顺 反馈

复制

ㄋㄧˊ luán ㄌㄨㄢˊ

肉部 共25画 上下结构 U+81E1
汉语字典

肉部

25画

19画

上下结构

ni luan

luán

AKFW 86 、 AKGW 98

TGOBO

EAOO

40227

81E1

[1221251113432411121253434] 横、竖、竖、横、竖、横折、横、横、横、撇、点、撇、竖、点、横、横、横、竖、横、竖、横折钩、撇、点、撇、点

臡字概述

折叠展开

〔臡〕字拼音是ní,luán 部首是肉, 总笔画是25画。

〔臡〕字是上下结构

〔臡〕字仓颉码是TGOBO 五笔是AKFW 86 、 AKGW 98 四角号码是40227 郑码是EAOO

〔臡〕字的UNICODE是81E1。 十进制为33249,UTF-32:000081e1,UTF-8:E8 87 A1。

〔臡〕字的异体字是

臡的意思

折叠展开

1ㄋㄧˊ

基本解释

带骨的肉酱。

2luánㄌㄨㄢˊ

基本解释

古同“”。

臡的康熙字典

折叠展开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未集下 部首:肉部

武英殿刻本: 第2388頁,第15

同文書局本: 第999頁,第3

標點整理本: 第965頁,第22

廣韻》:奴低切;《集韻》、《韻會》、《正韻》:年題切,𡘋音泥。
玉篇》:麋臡,肝髓醢也。又,有骨醢也。
廣韻》:雜骨醬也。
韻會》:作醢及臡者,必先煿乾其肉,乃後莝之,雜以粱麴及鹽酒置甀中,百日則熟。
釋名》:臡,胒也──骨肉相摶,胒無汁也。
周禮・天官・醢人》:朝事之豆,其實韭菹、酖醢、昌本、麋臡。〔註〕臡亦醢也,或曰醬也。有骨爲臡,無骨爲醢。
禮・郊特牲》恆豆之菹,水草之和氣也〔註〕:天子朝事之豆,有昌本、麋臡。

又,《廣韻》:人兮切;《集韻》:人移切,𡘋音腝。又,《廣韻》:諾何切,音那。又,《五音集韻》:汝來切,音荋──義𡘋同。

注解

〔臡〕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未集下,康熙部首是肉部

〔臡〕字是多音字,拼音是ní、luán,上下结构,可拆字为難、肉

〔臡〕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ní] ⑴ 带骨的肉酱。 [luán] ⑴ 古同“脔”。

臡的康熙字典解释由超凡字典网整理。臡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

臡的说文解字

折叠展开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四下反切人移切頁碼132頁,第23

腝有骨醢也。从𠕎耎聲。

𦣚

異體𦣊、臡

𦣚腝或从𩁘

附注段玉裁注:「耎、難二聲,同在十四部。」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八反切年伭反頁碼343頁,第3行,第1

𦣚有骨醢也。從肉耎聲。

鍇注臣鍇曰:「肉無骨即醢。」

反切………頁碼343頁,第3行,第2

腝或從難。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四下反切人移切古音第十四部頁碼697頁,第2許惟賢310頁,第5

𦣚有骨醢也。

段注《酉部》曰:醢,肉醬也。《釋器》曰:肉謂之醢。有骨者謂之臡。《醢人》注曰:臡亦醢也。或曰:有骨爲臡。無骨爲醢。《公食大夫・禮》注曰:醢有骨謂之臡。

从肉。耎聲。

段注人移切。古音在十四部。

腝或从難。

段注耎難二聲同在十四部。按《公食大夫・禮》注曰:今文臡皆作麋。麋系腝之誤。《儀禮》、《爾雅音義》曰:臡,《字林》作腝。《五經文字》曰:臡見《禮經》。《周禮》、《說文》、《字林》皆作腝。據此則《說文》本無臡字甚明。後人益之也。許於《禮經》或從今文。或從古文。此從今文腝。鄭則從古文臡也。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章太炎 (近代)

腝【疑】。

腝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263頁,第7字
2陳昌治本第352頁,第2字
3黃侃手批第273頁
4說文校箋第175頁,第4字
5說文考正第166頁,第1字
6說文今釋第592頁,第1字
7說文約注第1037頁,第2字
8說文探原第2417頁,第2字
9說文集注第863頁,第4字
10說文標整第105頁,第14字
11標注說文第171頁,第15字
12說文注箋第1346頁,第2字
13說文詁林第4570頁【補遺】第16684頁
14通訓定聲第2943頁,第2字
15說文義證第352頁【崇文】第1405頁
16說文句讀第518頁
17章授筆記第182頁,第3字
18古字詁林第四冊,第483頁,第2字
19古字釋要第435頁,第5字

臡的字源字形

折叠展开

臡(金文·春秋·春秋晚期) 春秋 金文 春秋晚期

臡(石经·唐·开成石经) 石经 开成石经

臡(印刷字体·宋·广韵) 印刷字体 广韵

臡(印刷字体·宋·增韵) 印刷字体 增韵

臡(印刷字体·明·洪武正韵)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臡(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

含臡字的成语

折叠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