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顺 反馈

复制 字帖

ㄧˊ ㄊㄧˊ

艹部 共9画 左右结构 U+8351
汉语字典

艹部

9画

6画

左右结构

yi ti

形声字

AGXW

TKN

EGYZ

44802

5434

6072

8351

[122151534] 横、竖、竖、横、横折、横、竖折折钩、撇、捺

荑字概述

折叠展开

〔荑〕字拼音是yí,tí 部首是艹, 总笔画是9画。

〔荑〕字是左右结构 五行属木。

〔荑〕字仓颉码是TKN 五笔是AGXW 四角号码是44802 郑码是EGYZ 中文电码是5434 区位码是6072

〔荑〕字的UNICODE是8351。 十进制为33617,UTF-32:00008351,UTF-8:E8 8D 91。

〔荑〕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二级汉字

〔荑〕字的异体字是

荑的笔顺

折叠展开

荑的意思

折叠展开

1ㄧˊ

基本解释

割除田里的野草,引申为削平。芟~。

详细解释

动词

1.割去田地里的野草clear the field of weeds; weed

凡稼泽,夏以殄草而芟荑之。 —— 《周礼》

2.另见 tí。

2ㄊㄧˊ

基本解释

茅草的嫩芽。手如柔~。

草木初生的嫩芽。丹~。

一种似稗的杂草,通“不如~稗。

详细解释

名词

1.形声。从艸,夷声。本义:茅草的嫩芽。

2.同本义,引申之为草木嫩芽tender bud

荑,荑草也。 —— 《说文》。按,茅之初生也。自牧归荑。 —— 《诗·邶风·静女》手如柔荑,肤如凝脂。 —— 《诗·卫风·硕人》五谷者,种之美者也;苟为不熟,不如荑稗。 —— 《孟子·告子上》荑者,茅始熟中穰也,既白且滑。 —— 《风俗通》

荑英(新生的草);荑杨(新生的杨树)

3.通“”。草名。一种像稗子的草a kind of grass which is like barnyard grass

炳复次禁枯树,树即生荑。 —— 《后汉书·方术传》生繁华于枯荑。 —— 《晋书·元帝纪》

荑枯(即“枯杨生稊”之意。喻绝处逢生;起死回生);荑稗(荑、稗为二草名,似禾,实比谷小,亦可食)

动词

1.发芽germinate

草陆生曰荑。 —— 《通俗文》陵罔掇丹荑。 —— 郭璞《游仙诗》原隰荑绿柳,墟囿散红桃。 —— 《文选·谢灵运·从游京口北固应诏一首》

2.另见 yí。

1ㄊㄧˊ

详细解释

1.草木初生时的嫩芽。

《文选•郭璞•游仙诗七首之一》:“临源挹清波,陵冈掇丹荑。”唐•白居易〈东墙夜合树去秋为风雨所摧今年花时怅然有感〉诗:“碧荑红楼今何在?风雨飘将去不回。”

2.借指女子柔细的手。

柔荑、香荑。

2ㄧˊ

详细解释

除去田里的野草。

《周礼•地官•稻人》:“凡稼泽夏以水殄草而芟荑之。”唐•陆德明《经典释文•卷八•周礼音义上》:“荑,音夷。”

1ㄧˊ

详细解释

1.〈书〉草木初生的嫩芽、嫩叶。

草木荑,生可食(《管子‧度地》)。

2.〈书〉像禾苗一样的草。

五谷者,种之美者也;茍为不熟,不如荑稗(《孟子‧告子上》)。

2ㄧˊ

详细解释

〈书〉除掉。

凡稼泽,夏以水殄草而芟荑之(《周礼‧地官‧稻人》)。

荑的康熙字典

折叠展开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申集上 部首:艸部

武英殿刻本: 第2468頁,第6

同文書局本: 第1031頁,第7

標點整理本: 第999頁,第5

廣韻》:杜奚切;《集韻》、《韻會》:田黎切,𡘋音啼。
玉篇》:始生茆也。
詩・邶風》:自牧歸荑。〈衞風〉:手如柔荑。

又,草木初生貌。
晉書・郭璞傳》:蘭荑爭翹。謝靈運詩:草木荑綠柳。

又,草也。
孟子》:苟爲不熟,不如荑𥟑。通作稊。

又,《廣韻》:以脂切;《集韻》:延知切,𡘋音夷。
爾雅・釋草》:莁荑,蔱蘠。〔註〕莁荑,草名,一名白蕢。

又,芟刈曰荑。
周禮・地官》:凡稼澤,以水殄草而芟荑之。

或作䄺。

注解

〔荑〕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申集上,康熙部首是艸部

〔荑〕字是多音字,拼音是yí、tí,左右结构,可拆字为艹、夷,五行属

〔荑〕字造字法是形声。从艸,夷声。本义是茅草的嫩芽。

〔荑〕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yí] ⑴ 割除田里的野草,引申为削平 [tí] ⑴ 茅草的嫩芽⑵ 草木初生的嫩芽⑶ 一种似稗的杂草,通“稊”

荑的康熙字典解释由超凡字典网整理。荑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

荑的说文解字

折叠展开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一下反切杜兮切頁碼18頁,第30

荑艸也。从艸夷聲。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二反切敵圭反頁碼72頁,第7行,第1

荑艸也。從艸夷聲。

鍇注臣鍇按:邱遲詩:「輕荑承玉輦。」荑,初生草也。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一下反切杜兮切古音第十五部頁碼105頁,第5許惟賢45頁,第10

荑艸也。

段注鍇本作荑。夷聲。鉉本作𦯔。今鉉本篆體尙未全誤。攷《廣韵》、《玉篇》、《類篇》皆本《說文》云𦯔,艸也。知《集韵》合𦯔荑爲一字之誤矣。荑見詩。茅之始生也。

从艸。弟聲。

段注杜兮切。十五部。

荑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34頁,第11字
2陳昌治本第57頁,第4字
3黃侃手批第63頁
4說文校箋第24頁,第7字
5說文考正第20頁,第21字
6說文今釋第71頁,第3字
7說文約注第128頁,第3字
8說文探原第319頁,第1字
9說文集注第108頁,第2字
10說文標整第13頁,第30字
11標注說文第22頁,第8字
12說文注箋第203頁,第3字
13說文詁林第1528頁【補遺】第16212頁
14通訓定聲第2254頁,第1字
15通訓定聲第2312頁,第2字
16說文義證第59頁【崇文】第233頁
17說文句讀第69頁
18古字詁林第一冊,第408頁,第1字
19古字釋要第67頁,第14字

荑字的翻译

折叠展开
  1. sprouts; tares
  2. ausscheiden, aussondern
  3. couper, pousse, herbe, gazon

荑的字源字形

折叠展开

荑(石经·唐·开成石经) 石经 开成石经

荑(印刷字体·宋·广韵) 印刷字体 广韵

荑(印刷字体·宋·增韵) 印刷字体 增韵

荑(印刷字体·明·洪武正韵)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荑(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

含荑字的成语

折叠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