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顺 反馈

复制 字帖

róng ㄖㄨㄥˊ

艹部 共13画 上下结构 U+84C9
汉语字典

艹部

13画

10画

上下结构

rong

róng

形声字

APWK

TJCR

EWOJ

44608

5554

4056

84C9

[1224453434251] 横、竖、竖、点、点、横撇/横钩、撇、点、撇、捺、竖、横折、横

蓉字概述

折叠展开

〔蓉〕字拼音是róng 部首是艹, 总笔画是13画。

〔蓉〕字是上下结构 五行属木。

〔蓉〕字仓颉码是TJCR 五笔是APWK 四角号码是44608 郑码是EWOJ 中文电码是5554 区位码是4056

〔蓉〕字的UNICODE是84C9。 十进制为33993,UTF-32:000084c9,UTF-8:E8 93 89。

〔蓉〕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一级汉字

〔蓉〕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次常用字

蓉的笔顺

折叠展开

蓉的意思

折叠展开

róngㄖㄨㄥˊ

基本解释

用某些植物的果肉或种子制成的粉状物。椰~。豆~。

中国四川省成都市的别称。~城。

详细解释

名词

1.四川成都市的简称 another name for Chengdu。五代后蜀孟昶于宫苑城上遍植木芙蓉,因名成都为芙蓉城,后简称蓉城或蓉。

2.豆类、瓜果煮熟晒干后磨粉做的糕点馅儿 mash

豆蓉;莲蓉;椰蓉

róngㄖㄨㄥˊ

详细解释

1.参见“芙蓉”条。

2.蓉城的简称。今大陆地区四川省城的别名。参见“蓉城”条。

3.瓜果、豆类磨粉后制成的糕饼馅。

豆沙莲蓉、椰蓉。

róngㄖㄨㄥˊ

详细解释

1.将植物果肉或种子煮熟晒干后磨成的粉状物,可做糕饼馅儿。

豆蓉、椰蓉、莲蓉。

2.蓉城,四川成都的别称。

3.姓。

蓉的康熙字典

折叠展开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申集上 部首:艸部

武英殿刻本: 第2513頁,第6

同文書局本: 第1051頁,第8

標點整理本: 第1020頁,第9

唐韻》、《集韻𡘋餘封切,音容。
說文》:芙蓉也。屈原〈離騷〉:集芙蓉以爲裳。〔註〕芙蓉,蓮華也。

又,《韻會》:木芙蓉,一名拒霜花,一名木蓮。

又,《韻補》:于方切,音王。徐幹〈七喩〉:懸明珠于長韜,燭宵夜而爲陽;元𩯭擬于元霧,豔色過乎芙蓉。

注解

〔蓉〕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申集上,康熙部首是艸部

〔蓉〕字拼音是róng,上下结构,可拆字为艹、容,五行属

〔蓉〕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róng] ⑴ 用某些植物的果肉或种子制成的粉状物⑵ 中国四川省成都市的别称

蓉的康熙字典解释由超凡字典网整理。蓉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

蓉的说文解字

折叠展开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一下反切余封切頁碼31頁,第19

蓉芙蓉也。从艸容聲。

蓉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59頁,第7字
2陳昌治本第96頁,第4字
3黃侃手批第87頁
4說文校箋第43頁,第8字
5說文考正第36頁,第19字
6說文今釋第131頁,第4字
7說文探原第639頁,第1字
8說文集注第205頁,第2字
9說文標整第25頁,第2字
10標注說文第43頁,第16字
11說文注箋第352頁,第2字
12說文詁林第1925頁【後編】第18244頁
13古字詁林第一冊,第587頁,第3字
14古字釋要第98頁,第7字
15新附通誼第3頁,第10字

蓉字的翻译

折叠展开
  1. hibiscus; Chengdu, Sichuan
  2. poudre de fruit ou de graine

蓉的字源字形

折叠展开

蓉(印刷字体·宋·广韵) 印刷字体 广韵

蓉(印刷字体·宋·增韵) 印刷字体 增韵

蓉(传抄·宋·集篆古文韵海) 传抄 集篆古文韵海

蓉(印刷字体·明·洪武正韵)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蓉(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