藑
笔顺 反馈

复制

qióng ㄑㄩㄥˊ

艹部 共17画 上下结构 U+85D1
汉语字典

艹部

17画

14画

上下结构

qiong

qióng

AQMT

TNBE

ERLR

44407

85D1

[12235253425111354] 横、竖、竖、撇、横撇/横钩、竖、横折、撇、点、竖、横折、横、横、横、撇、横撇/横钩、捺

藑字概述

折叠展开

〔藑〕字拼音是qióng 部首是艹, 总笔画是17画。

〔藑〕字是上下结构

〔藑〕字仓颉码是TNBE 五笔是AQMT 四角号码是44407 郑码是ERLR

〔藑〕字的UNICODE是85D1。 十进制为34257,UTF-32:000085d1,UTF-8:E8 97 91。

〔藑〕字的异体字是

藑的意思

折叠展开

qióngㄑㄩㄥˊ

基本解释

〔~茅〕古书上说的一种草,开红花,可入药。

详细解释

参见“藑茅”条。

qióngㄑㄩㄥˊ

详细解释

参见【藑茅】。

qióngㄑㄩㄥˊ

藑的康熙字典

折叠展开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申集上 部首:艸部

武英殿刻本: 第2543頁,第10

同文書局本: 第1064頁,第27

標點整理本: 第1035頁,第6

唐韻》:渠營切;《集韻》:葵營切,𡘋音瓊。
說文》:茆葍,一曰蕣也。
爾雅・釋草》:葍,藑茅。〔註〕葍華有赤者爲藑。藑葍,一種耳。屈原〈離騷〉:索藑茅以筵篿。〔註〕藑茅,香草。

又,《集韻》:詳兗切,音𣎓──義同。

注解

〔藑〕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申集上,康熙部首是艸部

〔藑〕字拼音是qióng,上下结构,可拆字为艹、敻

〔藑〕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qióng] ⑴ 〔~茅〕古书上说的一种草,开红花,可入药。

藑的康熙字典解释由超凡字典网整理。藑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

藑的说文解字

折叠展开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一下反切渠營切頁碼20頁,第15

𧁰

異體

𧁰茅,葍也。一名蕣。从艸𢿌聲。

附注段玉裁注改作「𧁰𧁰茅,葍也。一名舜。」《正字通・艸部》:「藑,本作𧁰。」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二反切葵名反頁碼77頁,第4行,第1

𧁰茅葍也,一名蕣。從艸夐聲。

鍇注臣鍇按:《爾雅》:「葍,華有赤者爲藑也。」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一下反切渠營切古音第十四部頁碼115頁,第6許惟賢50頁,第4

𧁰藑茅,

段注逗。各本無藑字。此淺人不知其不可刪而刪之。如巂周,燕也。今本刪巂字。其誤正同。今補。

葍也。

段注《釋艸》曰:葍,藑茅。

一名舜。

段注䑞字下曰:楚謂之葍,秦謂之藑是也。今本作一名蕣。是以未堇爲葍矣。

从艸。夐聲。

段注渠營切。古音在十四部。

藑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37頁,第10字
2陳昌治本第62頁,第2字
3黃侃手批第66頁
4說文校箋第26頁,第11字
5說文考正第22頁,第17字
6說文今釋第78頁,第1字
7說文約注第143頁,第1字
8說文探原第354頁,第1字
9說文集注第120頁,第2字
10說文標整第15頁,第8字
11標注說文第25頁,第1字
12說文注箋第221頁,第2字
13說文詁林第1574頁
14通訓定聲第3075頁,第2字
15說文義證第65頁【崇文】第257頁
16說文句讀第76頁
17古字詁林第一冊,第425頁,第4字
18古字釋要第71頁,第6字

藑的字源字形

折叠展开

藑(石经·唐·开成石经) 石经 开成石经

藑(印刷字体·宋·广韵) 印刷字体 广韵

藑(印刷字体·宋·增韵) 印刷字体 增韵

藑(传抄·宋·集篆古文韵海) 传抄 集篆古文韵海

藑(印刷字体·明·洪武正韵)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藑(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

藑字组词

折叠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