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顺 反馈

复制 字帖

chūn ㄔㄨㄣ

虫部 共15画 左右结构 U+877D
汉语字典

虫部

15画

9画

左右结构

chun

chūn

形声字

JDWJ

LIQKA

ICO

55168

8277

877D

[251214111342511] 竖、横折、横、竖、横、点、横、横、横、撇、捺、竖、横折、横、横

蝽字概述

折叠展开

〔蝽〕字拼音是chūn 部首是虫, 总笔画是15画。

〔蝽〕字是左右结构 五行属水。

〔蝽〕字仓颉码是LIQKA 五笔是JDWJ 四角号码是55168 郑码是ICO 区位码是8277

〔蝽〕字的UNICODE是877D。 十进制为34685,UTF-32:0000877d,UTF-8:E8 9D BD。

〔蝽〕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二级汉字

〔蝽〕字的异体字是

蝽的笔顺

折叠展开

蝽的意思

折叠展开

chūnㄔㄨㄣ

基本解释

即“椿象”。

详细解释

名词

蝽科昆虫的总称,共有5000余种stinkbug

蝽的康熙字典

折叠展开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酉集中 部首:足部

武英殿刻本: 第2939頁,第10

同文書局本: 第1229頁,第19

標點整理本: 第1208頁,第28

廣韻》、《集韻》、《韻會》:尺尹切;《正韻》:尺允切,𡘋音蠢──踳駮,相乖舛。
孝經・序》:踳駮尤甚。左思〈吳都賦〉:謀踳駮於王義。

又,《玉篇》:踳駮,色雜不同。

又,《集韻》:尺兗切──與舛同。詳舛字註。

注解

〔踳〕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酉集中,康熙部首是足部

〔踳〕字拼音是chuǎn,左右结构,可拆字为𧾷、春,五行属

〔踳〕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chuǎn] ⑴ 古同“舛”,乖违;相背:“趋行~驰不归善者,不为君子。”

蝽的康熙字典解释由超凡字典网整理。蝽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

蝽的说文解字

折叠展开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十三下反切尺尹切頁碼448頁,第16

𧅪

異體

𧅪蟲動也。从䖵萅聲。

𢧬

異體𢧸𢧨

𢧬古文蠢从𢦔。《周書》曰:「我有𢧨于西。」

附注段玉裁注:「形聲中有會意。」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二十五反切尺尹切頁碼1054頁,第6行,第4

𢧬蟲動也。從䖵春聲。

反切………頁碼1054頁,第7行,第1

古文蠢從𢦔。《周書》曰:「我有𢧨于西。」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十三下反切尺尹切古音第十三部頁碼2701頁,第5許惟賢1175頁,第12

𢧬蟲動也。

段注此與蝡義同。以轉注之《法言》之。可云蝡也。引申爲凡動之偁。詩。蠢爾荆蠻。《毛傳》曰:蠢,動也。鄉飮酒義曰:東方者春。春之爲言蠢也。產萬物者也。注云:蠢,動生之皃。亦叚春爲之。《考工記》。張皮矦而棲鵠,則春以功。注云:春讀爲蠢。作也。出也。蠢與《心部》惷訓亂義異。

从䖵。萅聲。

段注形聲中有會意。尺尹切。十三部。

古文蠢。从𢦏

段注𢦏之言才也始也。

《周書》曰:我有𢧸于西。

段注《大誥》曰:有大艱于西土。西土人亦不靜。越茲蠢。𢧸爲壁中古文眞本。其辭不同者,葢許櫽桰其辭如此也。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章太炎 (近代)

人愚稱憃,誤作惷,後又誤作蠢。

蟲動也。春本有動義。愚憃⊙,今作蠢者,誤也,宜更正。

白话解释

蠢,虫蠕动。字形采用“”作边旁,“春”作声旁。古文的“蠢”采用“”作边旁。《周书》上说:“我有于西。”

蠢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887頁,第11字
2陳昌治本第1144頁,第1字
3黃侃手批第851頁
4說文校箋第596頁,第9字
5說文考正第532頁,第9字
6說文今釋第1972頁,第4字
7說文約注第3309頁,第3字
8說文探原第6628頁,第2字
9說文集注第2834頁,第2字
10說文標整第354頁,第18字
11標注說文第572頁,第9字
12說文注箋第4713頁,第3字
13說文詁林第13058頁【補遺】第17965頁
14通訓定聲第3167頁,第5字
15說文義證第1177頁【崇文】第4705頁
16說文句讀第1947頁
17章授筆記第560頁,第1字
18古字詁林第十冊,第91頁,第4字
19古字釋要第1235頁,第4字

蝽字组词

折叠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