螌
笔顺 反馈

复制

bān ㄅㄢ

虫部 共16画 上下结构 U+878C
汉语字典

虫部

16画

10画

上下结构

ban

bān

TEMJ 86 、 TUWJ 98

HELMI

PYQI

27136

878C

[3354143554251214] 撇、撇、横折钩、点、横、点、撇、横折折/横折弯、横撇/横钩、捺、竖、横折、横、竖、横、点

螌字概述

折叠展开

〔螌〕字拼音是bān 部首是虫, 总笔画是16画。

〔螌〕字是上下结构

〔螌〕字仓颉码是HELMI 五笔是TEMJ 86 、 TUWJ 98 四角号码是27136 郑码是PYQI

〔螌〕字的UNICODE是878C。 十进制为34700,UTF-32:0000878c,UTF-8:E8 9E 8C。

〔螌〕字的异体字是

螌的意思

折叠展开

bānㄅㄢ

基本解释

〔~蝥( máo )〕同“斑蝥”,昆虫,身体黑色,鞘翅上有黄黑色斑纹,关节处能分泌黄色毒液。

螌的康熙字典

折叠展开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申集中 部首:虫部

武英殿刻本: 第2615頁,第11

同文書局本: 第1092頁,第41

標點整理本: 第1066頁,第38

集韻》:逋還切,音班。
說文》:螌蝥,毒蟲也。
博雅》:螌蝥,晏靑也。
本草》:一名斑貓,所在有之,長五六分,黃足斑文,鳥腹尖喙。
神農本草經》云:春食芫花爲芫靑,夏食葛花爲亭長,秋食豆花爲螌蝥,冬入地中爲地膽。

又,蒲官切,音槃──負螌,臭蟲。通作盤。

注解

〔螌〕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申集中,康熙部首是虫部

〔螌〕字拼音是bān,上下结构,可拆字为般、虫

〔螌〕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bān] ⑴ 〔~蝥( máo )〕同“斑蝥”,昆虫,身体黑色,鞘翅上有黄黑色斑纹,关节处能分泌黄色毒液。

螌的康熙字典解释由超凡字典网整理。螌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

螌的说文解字

折叠展开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十三上反切布還切頁碼443頁,第21

螌螌蝥,毒蟲也。从虫般聲。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二十五反切布還切頁碼1047頁,第5行,第2

螌螌蝥,毒蟲也。從虫般聲。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十三上反切布還切古音第十四部頁碼2668頁,第2許惟賢1160頁,第10

螌螌蝥,

段注逗。雙聲。

毒蟲也。

段注《本艸經・蟲部》下品曰:斑猫。味辛寒。有毒。一名龍尾。諸家云:大豆葉上取之。長五六分。甲上黃黑斑文。烏腹尖喙。按斑猫俗字也。

从虫。般聲。

段注布還切。十四部。

螌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877頁,第12字
2陳昌治本第1130頁,第1字
3黃侃手批第840頁
4說文校箋第589頁,第11字
5說文考正第527頁,第4字
6說文今釋第1950頁,第4字
7說文約注第3277頁,第2字
8說文探原第6555頁,第2字
9說文集注第2807頁,第5字
10說文標整第350頁,第24字
11標注說文第565頁,第10字
12說文注箋第4657頁,第4字
13說文詁林第12939頁【補遺】第17947頁
14通訓定聲第2972頁,第2字
15說文義證第1160頁【崇文】第4637頁
16說文句讀第1926頁
17章授筆記第554頁,第5字
18古字詁林第十冊,第42頁,第2字
19古字釋要第1226頁,第6字

螌字的翻译

折叠展开
  1. a striped, poisonous fly

螌的字源字形

折叠展开

螌(印刷字体·宋·广韵) 印刷字体 广韵

螌(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

螌字组词

折叠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