螣
笔顺 反馈

复制

téng ㄊㄥˊ

虫部 共16画 左右结构 U+87A3
汉语字典

虫部

16画

10画

左右结构

teng

téng

形声字

EUDJ 86 、 EUGJ 98

BFQI

QUI

79236

87A3

[3511431134251214] 撇、横折钩、横、横、点、撇、横、横、撇、捺、竖、横折、横、竖、横、点

螣字概述

折叠展开

〔螣〕字拼音是téng 部首是虫, 总笔画是16画。

〔螣〕字是左右结构

〔螣〕字仓颉码是BFQI 五笔是EUDJ 86 、 EUGJ 98 四角号码是79236 郑码是QUI

〔螣〕字的UNICODE是87A3。 十进制为34723,UTF-32:000087a3,UTF-8:E8 9E A3。

〔螣〕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三级汉字

〔螣〕字的异体字是

螣的意思

折叠展开

téngㄊㄥˊ

基本解释

téng ㄊㄥˊ 〔~蛇〕古代传说中一种能飞的蛇。亦作“腾蛇”。

详细解释

参见“螣蛇”条。

1téngㄊㄥˊ

详细解释

一种专食苗叶的小青虫。

元•元好问〈雁门道中书所见〉诗:“食禾有百螣,择肉非一虎。”

2ㄊㄜˋ

详细解释

〈书〉吃小苗或嫩叶的害虫;泛指各种咬食农作物的害虫。

去其螟螣(《诗经‧小雅‧大田》)、食禾有百螣(元‧元好问〈雁门道中书所见诗〉)。

1ㄊㄜˋ

详细解释

参见【螣蛇】。

2téngㄊㄥˊ

螣的康熙字典

折叠展开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申集中 部首:虫部

武英殿刻本: 第2618頁,第1

同文書局本: 第1093頁,第46

標點整理本: 第1068頁,第1

唐韻》、《集韻》、《正韻𡘋徒登切,音騰。
說文》:神蛇也。
爾雅・釋魚》:螣,螣蛇。〔疏〕蛇似龍者也,名螣;一名螣蛇,能興雲霧而遊其中也。
荀子・勸學篇》:螣蛇無足而飛。

又,《正韻》:呈稔切,音朕──義同。

又,《唐韻》:徒得切,音特。
詩・小雅》:去其螟螣。〔傳〕食葉曰螣。〔陸璣疏〕螣,蝗也。許愼云:吏乞貸則生螣。

又,《唐韻古音》:音代──義同。

亦作𧈩,《說文》作𧎢

注解

〔螣〕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申集中,康熙部首是虫部

〔螣〕字拼音是téng,左右结构,可拆字为𰮤、虫、;、月、䖭

〔螣〕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téng] ⑴ téng ㄊㄥˊ 〔~蛇〕古代传说中一种能飞的蛇。亦作“腾蛇”。

螣的康熙字典解释由超凡字典网整理。螣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

螣的说文解字

折叠展开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十三上反切徒登切頁碼441頁,第3

𧔶

異體𧑥𦢅、螣

𧔶神蛇也。从虫𦩎聲。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二十五反切徒登切頁碼1043頁,第2行,第2

𧔶神蛇也。從虫朕聲。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十三上反切徒登切古音第六部頁碼2652頁,第1許惟賢1153頁,第4

𧔶神它也。

段注《荀卿》曰:螣蛇無足而飛。《毛詩》叚借爲𧎢字。

从虫。朕聲。

段注徒登切。六部。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章太炎 (近代)

螣與𧎢雙聲通用(之蒸對轉)。

螣與𧎢雙聲通用。

螣、𧎢雙聲,之蒸對轉。

螣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872頁,第3字
2陳昌治本第1121頁,第4字
3黃侃手批第835頁
4說文校箋第585頁,第11字
5說文考正第524頁,第2字
6說文今釋第1936頁,第2字
7說文約注第3255頁,第1字
8說文探原第6507頁,第1字
9說文集注第2790頁,第2字
10說文標整第348頁,第6字
11標注說文第561頁,第3字
12說文注箋第4626頁,第1字
13說文詁林第12854頁【補遺】第17938頁
14通訓定聲第270頁,第1字
15說文義證第1149頁【崇文】第4593頁
16說文句讀第1911頁
17章授筆記第551頁,第6字
18古字詁林第十冊,第14頁,第2字
19古字釋要第1221頁,第3字

螣字的翻译

折叠展开
  1. mythological wingless dragon of
  2. Gemeiner Flugdrache
  3. dragon volant

螣的字源字形

折叠展开

螣(石经·唐·开成石经) 石经 开成石经

螣(印刷字体·宋·广韵) 印刷字体 广韵

螣(印刷字体·宋·增韵) 印刷字体 增韵

螣(传抄·宋·汗简) 传抄 汗简

螣(传抄·宋·集篆古文韵海) 传抄 集篆古文韵海

螣(印刷字体·明·洪武正韵)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螣(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

螣字组词

折叠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