蠪
笔顺 反馈

复制

lóng ㄌㄨㄥˊ

虫部 共22画 上下结构 U+882A
汉语字典

虫部

22画

16画

上下结构

long

lóng

UEGJ

YPLMI

SII

01136

882A

[4143125111515111251214] 点、横、点、撇、横、竖、横折钩、横、横、横、竖折撇/竖折折、横、竖弯钩、横、横、横、竖、横折、横、竖、横、点

蠪字概述

折叠展开

〔蠪〕字拼音是lóng 部首是虫, 总笔画是22画。

〔蠪〕字是上下结构

〔蠪〕字仓颉码是YPLMI 五笔是UEGJ 四角号码是01136 郑码是SII

〔蠪〕字的UNICODE是882A。 十进制为34858,UTF-32:0000882a,UTF-8:E8 A0 AA。

蠪的意思

折叠展开

lóngㄌㄨㄥˊ

基本解释

〔鲑( guī )~〕古代传说中的神名,如“东北方之下者,倍阿~~跃之。”

古书上说的一种大蚂蚁。

详细解释

同“𧏵”。

蠪的康熙字典

折叠展开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申集中 部首:虫部

武英殿刻本: 第2637頁,第19

同文書局本: 第1102頁,第31

標點整理本: 第1077頁,第27

唐韻》:盧紅切;《集韻》:盧東切,𡘋音聾。
爾雅・釋蟲》:蠪,虰螘,〔註〕赤駁蚍蜉也。

又,蠪蛭,獸名。
山海經》:鳧麗之山有獸焉,其狀如狐而九尾、九首、虎爪,名曰蠪蛭,其音如嬰兒,是食人。

又,蚗蠪。
史記・筴傳》:明月之珠,出于江海,藏于蚌中,蚗蠪伏之。

又,鮭蠪,神名。
莊子・達生篇》:東北方之下者,倍阿鮭蠪躍之。〔註〕鮭蠪,狀如小兒,長一尺四寸,黑衣,赤幘,大冠,帶劒、持戟。

又,蠪蜂。
本草》:生肇慶府,附橄欖樹,有手足,與木葉無異,鳴則自呼。

又,《集韻》:力鐘切,音龍──義同。一曰竹蟻。

注解

〔蠪〕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申集中,康熙部首是虫部

〔蠪〕字拼音是lóng,上下结构,可拆字为龍、虫

〔蠪〕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lóng] ⑴ 〔鲑( guī )~〕古代传说中的神名,如“东北方之下者,倍阿~~跃之。”⑵ 古书上说的一种大蚂蚁。

蠪的康熙字典解释由超凡字典网整理。蠪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

蠪的说文解字

折叠展开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十三上反切盧紅切頁碼442頁,第28

蠪丁螘也。从虫龍聲。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二十五反切盧紅切頁碼1046頁,第1行,第2

蠪丁螘也。從虫龍聲。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十三上反切盧紅切古音第九部頁碼2662頁,第3許惟賢1158頁,第6

蠪蠪丁,螘也。

段注按此當於蠪丁爲逗。各本刪蠪字者,非也。讀《爾雅》者以丁螘爲句。亦非。蠪丁,螘之一名耳。《爾雅》丁作朾。

从虫。龍聲。

段注盧紅切。九部。

蠪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875頁,第14字
2陳昌治本第1127頁,第3字
3黃侃手批第838頁
4說文校箋第588頁,第7字
5說文考正第526頁,第2字
6說文今釋第1945頁,第3字
7說文約注第3269頁,第2字
8說文探原第6538頁,第2字
9說文集注第2802頁,第1字
10說文標整第349頁,第28字
11標注說文第564頁,第2字
12說文注箋第4647頁,第1字
13說文詁林第12907頁【補遺】第17943頁
14通訓定聲第136頁,第1字
15說文義證第1157頁【崇文】第4625頁
16說文句讀第1922頁
17古字詁林第十冊,第34頁,第1字
18古字釋要第1224頁,第7字

蠪的字源字形

折叠展开

蠪(简·秦·睡虎地) 睡虎地

蠪(简·汉·张家山) 张家山

蠪(石经·唐·开成石经) 石经 开成石经

蠪(印刷字体·宋·广韵) 印刷字体 广韵

蠪(传抄·宋·汗简) 传抄 汗简

蠪(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

蠪字组词

折叠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