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顺 反馈

复制 字帖

ㄏㄜˊ háo ㄏㄠˊ ㄇㄛˋ

豸部 共13画 左右结构 U+8C89
汉语字典

豸部

13画

6画

左右结构

he hao mo

háo

形声字

EETK 86 、 ETKG 98

BHHER

PQRJ

27264

6288

2649

8C89

[3443533354251] 撇、点、点、撇、弯钩、撇、撇、撇、横撇/横钩、捺、竖、横折、横

貉字概述

折叠展开

〔貉〕字拼音是hé,háo,mò 部首是豸, 总笔画是13画。

〔貉〕字是左右结构 五行属水。

〔貉〕字仓颉码是BHHER 五笔是EETK 86 、 ETKG 98 四角号码是27264 郑码是PQRJ 中文电码是6288 区位码是2649

〔貉〕字的UNICODE是8C89。 十进制为35977,UTF-32:00008c89,UTF-8:E8 B2 89。

〔貉〕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二级汉字

〔貉〕字的异体字是

貉的笔顺

折叠展开

貉的意思

折叠展开

1ㄏㄜˊ

基本解释

哺乳动物,外形像狐,穴居河谷、山边和田野间;杂食鱼、鼠、蛙、虾、蟹和野果、杂草等,皮很珍贵。一丘之~。

详细解释

名词

1.形声。从豸( zhì ),长脊的野兽,各声。本义:一种野兽,通称“貉子”,也叫“

2.同本义 racoon dog 食肉目犬科的一种动物( Nyctereutes procyonoides ),产地包括中、日、朝和乌苏里边区。有三个亚种,产于中国东北、华北、华中、东南和西南各省区,是著名的毛皮兽,它的毛皮被称为貉子皮或貉绒。

3.另见 háo。

2háoㄏㄠˊ

基本解释

义同(一),用于“貉子”、“貉绒”。

详细解释

1.—— 义同“”( hé )

2.另见 hé。

3ㄇㄛˋ

基本解释

同“”。

详细解释

动物名。食肉目犬科。即貍,锐头尖鼻,耳短小而圆,四肢短,毛褐色或黑灰色。于夜间活动,以小动物、鱼类等为食。其皮为珍贵裘料。

1ㄏㄜˊ

详细解释

古代中国称北方的一支外族为“”。

《孟子•告子下》:“欲轻之于尧舜之道者,大貉 、小貉也。”《荀子•劝学》:“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 也。”

2ㄇㄛˋ

详细解释

(一)之语音。

3háoㄏㄠˊ

详细解释

1.哺乳动物名。外形似狐狸,鼻尖,耳短小而圆,毛棕灰色。栖息山林或田野,昼伏夜出,以鼠、蛙、鱼、虾等为食。皮毛珍贵。

2.姓。

1ㄏㄜˊ

详细解释

貉子。

2ㄏㄜˊ

详细解释

”的异体字。

3ㄇㄛˋ

貉的康熙字典

折叠展开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酉集中 部首:豸部

武英殿刻本: 第2874頁,第18

同文書局本: 第1201頁,第13

標點整理本: 第1177頁,第24

集韻》、《韻會》、《正韻𡘋曷各切,音鶴──本作貈。
正字通》:貉似貍,銳頭,尖鼻,斑色,毛深厚溫滑,可爲裘。
墨客揮犀》:貉狀似兔,性嗜紙,人或擊之,行數十步,輒睡,以物擊竹警之,乃起,既行復睡。
詩・豳風》:一之日于貉。〔箋〕往搏貉,以自爲裘也。
周禮・冬官・考工記》:貉踰汶則死。
淮南子・修務訓》:貛貉爲曲穴。

又,蟲名。
爾雅・釋蟲》:國貉,蟲蠁。〔註〕今呼蛹蟲。

又,《廣韻》:下各切,音涸──義同。

又,《唐韻》、《集韻》、《韻會𡘋莫白切,音陌。
說文》:北方豸種。
五經文字》:貉,經典相承作蠻貊。
周禮・夏官・職方氏》:四夷八蠻七閩八貉。又,〈秋官〉貉隷〔註〕:征東北夷所獲,選以爲役員。
公羊傳・宣十五年》:寡乎什一,大貉小貉也。
孟子》:子之道,貉道也。〔註〕貉,在荒服者也。貉之稅二十而取一。

又,《爾雅・釋詁》:貉,縮綸也。〔註〕綸,繩也。謂牽縛縮貉之。

又,《集韻》:末各切,音莫。
爾雅・釋詁》:靜也。

又,《集韻》、《正韻𡘋莫駕切──同「禡」。
周禮・春官・肆師》:凡四時之田獵,祭表貉則爲位。〔註〕貉,師祭也。
爾雅・釋天》:是禷是禡。〔疏〕禡,《周禮》作貉;貉又爲貊字,古今之異也。

注解

〔貉〕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酉集中,康熙部首是豸部

〔貉〕字是多音字,拼音是hé、háo、mò,左右结构,可拆字为豸、各,五行属

〔貉〕字造字法是形声。从豸( zhì ),长脊的野兽,各声。本义是一种野兽,通称“貉子”,也叫“狸”。

〔貉〕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hé] ⑴ 哺乳动物,外形像狐,穴居河谷、山边和田野间;杂食鱼、鼠、蛙、虾、蟹和野果、杂草等,皮很珍贵 [háo] ⑴ 义同(一),用于“貉子”、“貉绒”。 [mò] ⑴ 同“貊”。

貉的康熙字典解释由超凡字典网整理。貉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

貉的说文解字

折叠展开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九下反切莫白切頁碼318頁,第4

貉北方豸穜。从豸各聲。孔子曰:「貉之爲言惡也。」

附注按:段注本作「北方貉,豸穜也」,注云:「各本奪貉字,今補。」又「貈」字下段注云:「今字乃皆假貉為貈。」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十八反切沒白反頁碼787頁,第6行,第1

貉北方豸種。從豸各聲。孔子曰:「貉之爲言惡也。」

鍇注臣鍇曰:「古音鶴也。」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九下反切莫白切古音第五部頁碼1831頁,第3許惟賢800頁,第5

貉北方貉。

段注各本奪貉字。今補。此與西方羌从羊,北方狄从犬,南方蠻从虫,東南閩越从虫,東方夷从大,參合觀之。鄭司農云:北方曰貉,曰狄。《周禮》大甸。獵祭表貉。注云:貉讀爲十百之百。

豸穜也。从豸。

段注長脊獸之穜也。故从豸。

各聲。

段注莫白切。古音在五部。下各切。俗作貊。

孔子曰:貉之言貉貉惡也。

段注七字一句。各本作貉之爲言惡也。今依尚書音義、《五經文字》正。尚書音義作貊貊。淺人所改耳。貉與惡㬪韵。貉貉,惡皃。貂貉二篆各本在犴篆之後。貆貍篆之前。今以《虫部》之蠻閩,次於以虫爲象之末。《犬部》之狄,次於犬末。《羊部》之羌,次於羊末。《人部》之僥,次於人末。《大部》夷字,次於大末。依類求之。移易次此。必有合乎古本矣。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章太炎 (近代)

《周禮》「表貉」,貉乃禡之假字。

《周禮》「表貉」,貉=禡。禡,出軍祭也。

《周禮》「表貉」,貉乃禡之假字。禡,出軍祭也。

白话解释

貉,北方豸种。字形采用“豸”作边旁,“各”作声旁。孔子说:“貉用来比喻恶人。”

貉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628頁,第7字
2陳昌治本第792頁,第6字
3黃侃手批第606頁
4說文校箋第406頁,第14字
5說文考正第380頁,第11字
6說文今釋第1370頁,第3字
7說文約注第2336頁,第1字
8說文探原第4706頁,第1字
9說文集注第2022頁,第3字
10說文標整第248頁,第16字
11標注說文第394頁,第2字
12說文注箋第3263頁,第1字
13說文詁林第9498頁【補遺】第17440頁
14通訓定聲第1816頁,第1字
15說文義證第822頁【崇文】第3285頁
16說文句讀第1307頁
17章授筆記第398頁,第3字
18古字詁林第八冊,第425頁,第1字
19古字釋要第908頁,第8字

貉字的翻译

折叠展开
  1. badger; raccoon dog
  2. Marderhund , still, wortkarg
  3. chien viverrin, tapir, tribu du Nord, blaireau

貉的字源字形

折叠展开

貉(金文·西周·西周早期) 西周 金文 西周早期

貉(金文·西周·西周中期) 西周 金文 西周中期

貉(金文·春秋·春秋) 春秋 金文 春秋

貉(简·秦·睡虎地) 睡虎地

貉(石经·唐·开成石经) 石经 开成石经

貉(印刷字体·宋·广韵) 印刷字体 广韵

貉(印刷字体·宋·增韵) 印刷字体 增韵

貉(印刷字体·明·洪武正韵)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貉(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

含貉字的成语

折叠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