逷
笔顺 反馈

复制

ㄊㄧˋ

辶部 共11画 半包围结构 U+9037
汉语字典

辶部

11画

8画

半包围结构

ti

JQRP

YAPH

WKRO

36302

9037

[25113533454] 竖、横折、横、横、撇、横折钩、撇、撇、点、横折折撇、捺

逷字概述

折叠展开

〔逷〕字拼音是tì 部首是辶, 总笔画是11画。

〔逷〕字是半包围结构

〔逷〕字仓颉码是YAPH 五笔是JQRP 四角号码是36302 郑码是WKRO

〔逷〕字的UNICODE是9037。 十进制为36919,UTF-32:00009037,UTF-8:E9 80 B7。

逷的意思

折叠展开

ㄊㄧˋ

基本解释

同“”。

逷的康熙字典

折叠展开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酉集下 部首:辵部

武英殿刻本: 第3018頁,第3

同文書局本: 第1260頁,第7

標點整理本: 第1244頁,第7

玉篇》:逷,今作逖。
詩・大雅》:用逷蠻方。
左傳・襄十四年》:豈敢離逷──音義𡘋同。

又,與狄同。
前漢・人表》:帝嚳妃𥳑逷。

注解

〔逷〕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酉集下,康熙部首是辵部

〔逷〕字拼音是,半包围结构,可拆字为辶、易

〔逷〕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tì] ⑴ 同“逖”。

逷的康熙字典解释由超凡字典网整理。逷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

逷的说文解字

折叠展开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二下反切他歷切頁碼55頁,第10

逖遠也。从辵狄聲。

逷古文逖。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四反切他歴反頁碼159頁,第5行,第3

逷逺也。從辵狄聲。

鍇注臣鍇按:《尚書》曰:「逖矣西土之人。」

反切………頁碼159頁,第6行,第1

古文逖。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二下反切他歷切古音第十六部頁碼297頁,第6許惟賢133頁,第10

逷遠也。

段注《釋詁》。逷,遠也。按《集韵》云:《說文》引詩舍爾介逖。王伯厚〈詩〉攷因之。攷《大雅》作介狄。毛訓遠也。葢謂狄同逖。言叚借也。用逷蠻方。云逷,遠也。則言轉注也。《集韵》所據不足信。

从辵。狄聲。

段注他歷切。十六部。

古文逖。

段注《大雅》。用逷蠻方。《牧誓》。逷矣西土之人。郭樸注《爾雅》,顏之推觀我生賦,李善《文選注》引書皆作逷。衞包始改爲逖也。《左傳》古字後人多妄改。如襄十四年豈敢離逷用古文。僖卄八年糾逖王慝則用小篆。豈非改之不畫一乎。易狄同部。

字形解说

此字始見於篆文。篆文從辵、狄聲;《說文》古文從辵、易聲。楷字同篆文。字從「辵」為義符,表示與行動有關;從「狄」或「易」為聲符,不兼義,依《說文》,「狄」字本義為「赤狄」,是古代一種邊疆民族;「易」字本義為「蜥易,蝘蜓,守宮也」,二字都和「逖」義無關,因此不兼義。在六書中屬於形聲。

逖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106頁,第8字
2陳昌治本第158頁,第2字
3黃侃手批第131頁
4說文校箋第75頁,第5字
5說文考正第69頁,第21字
6說文今釋第240頁,第2字
7說文約注第424頁,第5字
8說文探原第1057頁,第1字
9說文集注第365頁,第3字
10說文標整第43頁,第20字
11標注說文第75頁,第14字
12說文注箋第571頁,第3字
13說文詁林第2564頁【補遺】第16372頁【後編】第18231頁
14通訓定聲第2067頁,第1字
15說文義證第160頁【崇文】第637頁
16說文句讀第217頁
17古字詁林第二冊,第451頁,第1字
18古字釋要第202頁,第1字

逷字的翻译

折叠展开
  1. distant, far away

逷的字源字形

折叠展开

逷(传抄·东汉·说文解字) 东汉 传抄 说文解字

逷(石经·唐·开成石经) 石经 开成石经

逷(印刷字体·宋·广韵) 印刷字体 广韵

逷(印刷字体·宋·增韵) 印刷字体 增韵

逷(传抄·宋·汗简) 传抄 汗简

逷(传抄·宋·古文四声韵) 传抄 古文四声韵

逷(传抄·宋·集篆古文韵海) 传抄 集篆古文韵海

逷(传抄·宋·古文四声韵) 传抄 古文四声韵

逷(印刷字体·明·洪武正韵)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逷(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

含逷字的成语

折叠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