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顺 反馈

复制 字帖

bèi ㄅㄟˋ

阝部 共7画 左右结构 U+90B6
汉语字典

阝部

7画

5画

左右结构

bei

bèi

形声字

UXBH

LMPNL

TIRY

17127

6731

5893

90B6

[2113552] 竖、横、提、横、竖提、横折折折钩/横撇弯钩、竖

邶字概述

折叠展开

〔邶〕字拼音是bèi 部首是阝, 总笔画是7画。

〔邶〕字是左右结构 五行属水。

〔邶〕字仓颉码是LMPNL 五笔是UXBH 四角号码是17127 郑码是TIRY 中文电码是6731 区位码是5893

〔邶〕字的UNICODE是90B6。 十进制为37046,UTF-32:000090b6,UTF-8:E9 82 B6。

〔邶〕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二级汉字

〔邶〕字的异体字是

邶的笔顺

折叠展开

邶的意思

折叠展开

bèiㄅㄟˋ

基本解释

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南省汤阴县东南。

详细解释

名词

古国名 Bei state。周武王封殷纣王之子武庚于此,约相当于今河南省淇县以北,汤阴县东南一带地方。

bèiㄅㄟˋ

详细解释

国名。在今大陆地区河南省淇县北至汤阴县一带,周武王封纣子武庚于此。

bèiㄅㄟˋ

详细解释

1.周朝诸侯国名,在今河南淇县以北、汤阴东南一带。

2.姓。

邶的康熙字典

折叠展开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酉集下 部首:邑部

武英殿刻本: 第3040頁,第6

同文書局本: 第1270頁,第3

標點整理本: 第1256頁,第11

廣韻》、《集韻》、《韻會》:蒲昧切;《正韻》:步昧切,𡘋音佩。
說文》:故商邑,自河內朝歌以北是也。
詩・邶風・小序》:武王克商,分朝歌而北謂之邶。

又,《集韻》:補昧切,音背──齊地名。
左傳・襄二十八年》:齊與晏子邶殿其鄙六十,與商之邶名同地異。

廣韻》同「鄁」。

注解

〔邶〕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酉集下,康熙部首是邑部

〔邶〕字拼音是bèi,左右结构,可拆字为北、⻏,五行属

〔邶〕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bèi] ⑴ 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南省汤阴县东南。

邶的康熙字典解释由超凡字典网整理。邶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

邶的说文解字

折叠展开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六下反切補妹切頁碼208頁,第13

邶故商邑。自河內朝歌以北是也。从邑北聲。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十二反切補妹反頁碼534頁,第1行,第1

邶故商邑,自河内朝歌以北是也。從邑北聲。

鍇注臣鍇按:《字書》:「紂都城北曰邶;南曰鄘;東曰衛。」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六下反切補妹切古音第一部頁碼1151頁,第1許惟賢507頁,第1

邶故商邑。

段注商,畿內之地也。邑,國也。《商頌》曰:商邑翼翼。

自河內朝歌㠯北是也。

段注河內朝歌,二志同。《前志》曰:朝歌,紂所都。詩諩曰:邶庸衞者,商紂畿內方十里之地。武王伐紂以其京師封紂子武庚爲殷後。三分其地置三監。使管叔,蔡叔,霍叔尹而敎之。自紂城而北謂之邶。南謂之庸。東謂之衞。後三監導武庚叛。成王殺武庚。伐三監。更於此三國建諸矦。封康叔於衞。使爲之長。後世子孫稍幷彼二國。混而名之。從其國本而異之。爲邶庸衞之詩焉。故邶城在今河南衞輝府府東北。《通典》曰:故庸城在新鄉縣縣西南三十二里。

从邑。北聲。

段注補妹切。古音在一部。

邶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410頁,第13字
2陳昌治本第527頁,第7字
3黃侃手批第408頁
4說文校箋第264頁,第12字
5說文考正第255頁,第12字
6說文今釋第914頁,第7字
7說文約注第1582頁,第2字
8說文探原第3408頁,第1字
9說文集注第1351頁,第1字
10說文標整第162頁,第7字
11標注說文第261頁,第7字
12說文注箋第2106頁,第1字
13說文詁林第6609頁【補遺】第16983頁
14通訓定聲第829頁,第1字
15說文義證第554頁【崇文】第2213頁
16說文句讀第842頁
17古字詁林第六冊,第284頁,第1字
18古字釋要第634頁,第9字

邶字的翻译

折叠展开
  1. place in today's Henan province
  2. (lieu de la province du Henan)​

邶的字源字形

折叠展开

邶(石经·唐·开成石经) 石经 开成石经

邶(印刷字体·宋·广韵) 印刷字体 广韵

邶(印刷字体·宋·增韵) 印刷字体 增韵

邶(印刷字体·明·洪武正韵)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邶(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

邶字组词

折叠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