郕
笔顺 反馈

复制

chéng ㄔㄥˊ

阝部 共8画 左右结构 U+90D5
汉语字典

阝部

8画

6画

左右结构

cheng

chéng

DNNB 86 、 DNBH 98

ISNL

HMYY

57227

90D5

[13553452] 横、撇、横折钩、斜钩、撇、点、横折折折钩/横撇弯钩、竖

郕字概述

折叠展开

〔郕〕字拼音是chéng 部首是阝, 总笔画是8画。

〔郕〕字是左右结构

〔郕〕字仓颉码是ISNL 五笔是DNNB 86 、 DNBH 98 四角号码是57227 郑码是HMYY

〔郕〕字的UNICODE是90D5。 十进制为37077,UTF-32:000090d5,UTF-8:E9 83 95。

郕的意思

折叠展开

chéngㄔㄥˊ

基本解释

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南省范县一带。

古邑名,在今山东省宁阳县东北。

姓。

郕的康熙字典

折叠展开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酉集下 部首:邑部

武英殿刻本: 第3043頁,第10

同文書局本: 第1271頁,第15

標點整理本: 第1257頁,第23

廣韻》:是征切;《集韻》、《韻會》、《正韻》:時征切,𡘋音成──國名。
左傳・隱五年》:衞師入郕。〔註〕東平亢父縣西南有郕鄕,後屬魯,爲孟氏邑。

又,地名。
左傳・隱十一年》:王與鄭人之田,温原隰郕。〔註〕隰郕在懷縣西南。

注解

〔郕〕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酉集下,康熙部首是邑部

〔郕〕字拼音是chéng,左右结构,可拆字为成、⻏

〔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chéng] ⑴ 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南省范县一带。⑵ 古邑名,在今山东省宁阳县东北。⑶ 姓。

郕的康熙字典解释由超凡字典网整理。郕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

郕的说文解字

折叠展开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六下反切氏征切頁碼211頁,第5

郕魯孟氏邑。从邑成聲。

附注段玉裁注:「今《春秋》三《經》、三《傳》皆作成。郕、成古今字也……《公羊》郕國之字則作『盛』。」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十二反切是征反頁碼542頁,第3行,第1

郕魯孟氏邑也。從邑成聲。

鍇注臣鍇按:杜預云:「姬姓國,周公弟郕叔處之後,在東平剛縣西南郕亭。」又:魯縣邑之郕,《春秋》及杜預但作成,在泰山鉅平縣東南郕。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六下反切氏征切古音第十一部頁碼1184頁,第1許惟賢520頁,第4

郕魯孟氏邑。

段注今《春秋》三經三傳皆作成。郕成古今字也。《左傳》昭七年。晉人來治杞田。季孫將以成與之。杜云:成,孟氏邑。本杞田。定十二年。將墮成。公斂處父曰:墮成。齊人必至于北門。杜云:成在魯北竟。按孟氏邑非姬姓郕國之地也。今《左傳》隱五年衞人入郕。文十二年郕伯來奔。僖卄四年管蔡郕霍。文之昭也。字皆正作郕。而許不云姬姓之國者。葢許所據《左氏》郕成字互易。不可以今所據繩許也。《公羊》郕國之字則作盛。古郕國在今兖州府汶上縣北二十里故郕城。不在魯北竟。

从邑。成聲。

段注氏征切。十一部。

郕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416頁,第12字
2陳昌治本第537頁,第3字
3黃侃手批第413頁
4說文校箋第268頁,第18字
5說文考正第259頁,第3字
6說文今釋第930頁,第2字
7說文約注第1607頁,第2字
8說文探原第3463頁,第1字
9說文集注第1374頁,第2字
10說文標整第164頁,第28字
11標注說文第266頁,第8字
12說文注箋第2149頁,第2字
13說文詁林第6693頁【補遺】第16996頁
14通訓定聲第3477頁,第2字
15說文義證第565頁【崇文】第2257頁
16說文句讀第860頁
17古字詁林第六冊,第341頁,第2字
18古字釋要第643頁,第9字

郕字的翻译

折叠展开
  1. state in Shandong province
  2. (nom d'un ancien État féodal du Henan)​

郕的字源字形

折叠展开

郕(石经·唐·开成石经) 石经 开成石经

郕(印刷字体·宋·广韵) 印刷字体 广韵

郕(印刷字体·宋·增韵) 印刷字体 增韵

郕(印刷字体·明·洪武正韵)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郕(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