鼏
笔顺 反馈

复制

ㄇㄧˋ

鼎部 共14画 上下结构 U+9F0F
汉语字典

鼎部

14画

2画

上下结构

mi

PHNN

BBUL

WWZN

37227

9F0F

[45251115132125] 点、横撇/横钩、竖、横折、横、横、横、竖折撇/竖折折、横、撇、竖、横、竖、横折

鼏字概述

折叠展开

〔鼏〕字拼音是mì 部首是鼎, 总笔画是14画。

〔鼏〕字是上下结构

〔鼏〕字仓颉码是BBUL 五笔是PHNN 四角号码是37227 郑码是WWZN

〔鼏〕字的UNICODE是9F0F。 十进制为40719,UTF-32:00009f0f,UTF-8:E9 BC 8F。

〔鼏〕字的异体字是

鼏的意思

折叠展开

ㄇㄧˋ

基本解释

鼎盖:“离肺实于鼎,设扃~。”

古通“”,覆盖东西的巾:“牺尊疏布~。”

鼏的康熙字典

折叠展开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亥集下 部首:鼎部

武英殿刻本: 第3655頁,第2

同文書局本: 第1525頁,第11

標點整理本: 第1527頁,第20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𡘋莫狄切,音覓。
玉篇》:覆樽巾也。
禮・禮器》:犧尊疏布鼏。

又,《玉篇》:鼎蓋也。
儀禮・士冠禮》:特豚載合升,離肺實于鼎,設扃鼏。〔註〕鼏,鼎覆也。

又,《廣雅》:鼏,慢閹也。

注解

〔鼏〕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亥集下,康熙部首是鼎部

〔鼏〕字拼音是,上下结构,可拆字为冖、鼎

〔鼏〕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mì] ⑴ 鼎盖:“离肺实于鼎,设扃~。”⑵ 古通“幂”,覆盖东西的巾:“牺尊疏布~。”

鼏的康熙字典解释由超凡字典网整理。鼏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

鼏的说文解字

折叠展开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七上反切莫狄切古音第十一、十二部頁碼1276頁,第1許惟賢559頁,第2

鼏鼎覆也。从鼎冖。冖亦聲。

段注此九字各本無。以鼏篆󶮂解牛頭馬脯而合之。今補正。鼏見《禮經》。所以覆鼎。用茅爲之。今本作鼏。正字也。禮古文作密。叚借字也。从鼎冖者冖覆也。冖亦聲者據冥字之解知之。古者覆巾謂之幎。鼎葢謂之鼏。而《禮經》時亦通用。《䖵部》𧖅从鼏聲。亦作蜜。《虎部》䖑讀若鼏。是知鼏古音同冥。亦同密。在十一十二部之閒。今音則莫狄切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章太炎 (近代)

惟鼎覆从之,其餘作冖。亦段氏所加。

鼎覆也(别語);冖,一切之覆(通言)。

鼏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章授筆記第295頁,第1字

鼏字的翻译

折叠展开
  1. cover of tripod caldron
  2. (English: cover of tripod kettle)​

鼏的字源字形

折叠展开

鼏(金文·西周·西周早期) 西周 金文 西周早期

鼏(金文·春秋·春秋中期) 春秋 金文 春秋中期

鼏(金文·春秋·春秋) 春秋 金文 春秋

鼏(石经·唐·开成石经) 石经 开成石经

鼏(印刷字体·宋·广韵) 印刷字体 广韵

鼏(印刷字体·宋·增韵) 印刷字体 增韵

鼏(传抄·宋·集篆古文韵海) 传抄 集篆古文韵海

鼏(印刷字体·明·洪武正韵)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鼏(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

鼏字组词

折叠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