𢱧
字义 反馈

𢱧

复制

ㄆㄧ

扌部 共13画 左右结构 U+22C67
汉语字典

扌部

13画

10画

左右结构

pi

RTLX

QHWP

DNRR

22C67

[1213253411515]

𢱧字概述

折叠展开

〔𢱧〕字拼音是pī 部首是扌, 总笔画是13画。

〔𢱧〕字是左右结构

〔𢱧〕字仓颉码是QHWP 五笔是RTLX 郑码是DNRR

〔𢱧〕字的UNICODE是22C67。 十进制为142439,UTF-32:00022c67,UTF-8:F0 A2 B1 A7。

〔𢱧〕字的异体字是

𢱧的意思

折叠展开

ㄆㄧ

基本解释

同“”。手擊。

𢱧的康熙字典

折叠展开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卯集中 部首:手部

武英殿刻本: 第1067頁,第3

同文書局本: 第447頁,第6

標點整理本: 第394頁,第8

唐韻》:匹齊切;《集韻》、《韻會》:篇迷切,𡘋音鈚。
說文》:反手擊也。

又,《唐韻》、《集韻》、《韻會𡘋蒲結切,音蹩,讀若敝入聲──義同。嵆康〈琴賦〉:摟𢱧擽捋。〔註〕手撫拂絃之貌。

又,《正韻》:避列切,音別──義同。

又,《集韻》:頻脂切,音毗。
博雅》:轉也。

或作批,通作㧙。互詳批字註。俗作𢱧,非。

注解

𢱧〕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卯集中,康熙部首是手部

𢱧〕字拼音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扌、𣬉

𢱧〕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pī] ⑴ 同“批”。手擊。

𢱧的康熙字典解释由超凡字典网整理。𢱧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

𢱧的说文解字

折叠展开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十二上反切匹齊切頁碼406頁,第4

𢱧

異體

𢱧反手擊也。从手𣬉聲。

附注徐鍇繫傳:「按:《春秋左傳》:『𢱧而殺之。』」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二十三反切篇兮反頁碼974頁,第4行,第3

𢱧反手擊也。從手𣬉聲。

鍇注臣鍇按:《春秋左傳》:「𢱧而殺之。」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十二上反切匹齊切古音第十五部頁碼2423頁,第1許惟賢1053頁,第7

𢱧反手擊也。

段注《左傳》曰:宋萬遇仇牧于門。𢱧而殺之。《玉篇》所引如是。今《左傳》作批。俗字也。

从手。𣬉聲。

段注匹齊切。十五部。俗作批。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章太炎 (近代)

今琵琶,或云當作𢱧𢃳。反手擊之者,猶𢱧𢃳(頰也)也。

反手巴掌也。批頰當作此。

𢱧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801頁,第16字
2陳昌治本第1026頁,第2字
3黃侃手批第770頁
4說文校箋第535頁,第7字
5說文考正第481頁,第7字
6說文今釋第1770頁,第6字
7說文約注第2990頁,第3字
8說文探原第5988頁,第1字
9說文集注第2571頁,第2字
10說文標整第319頁,第22字
11標注說文第513頁,第1字
12說文注箋第4247頁,第2字
13說文詁林第11913頁【補遺】第17816頁
14通訓定聲第2340頁,第1字
15說文義證第1059頁【崇文】第4233頁
16說文句讀第1745頁
17章授筆記第504頁,第4字
18古字詁林第九冊,第695頁,第3字
19古字釋要第1123頁,第9字

𢱧的字源字形

折叠展开

𢱧(印刷字体·宋·增韵) 印刷字体 增韵

𢱧(印刷字体·明·洪武正韵)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𢱧(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