𣪌
字义 反馈

𣪌

复制

tóu ㄊㄡˊ duì ㄉㄨㄟˋ

殳部 共11画 左右结构 U+23A8C
汉语字典

殳部

11画

7画

左右结构

tou dui

tóu duì

GKUC

MTHNE

AJUQ

23A8C

[12514313554]

𣪌字概述

折叠展开

〔𣪌〕字拼音是tóu,duì 部首是殳, 总笔画是11画。

〔𣪌〕字是左右结构

〔𣪌〕字仓颉码是MTHNE 五笔是GKUC 郑码是AJUQ

〔𣪌〕字的UNICODE是23A8C。 十进制为146060,UTF-32:00023a8c,UTF-8:F0 A3 AA 8C。

〔𣪌〕字的异体字是

𣪌的意思

折叠展开

𣪌

1tóuㄊㄡˊ

基本解释

同“”。投掷。《説文•殳部》:“𣪌,繇撃也。古文祋如此。”《玉篇•殳部》:“𣪌,古為投。”

𣪌

2duìㄉㄨㄟˋ

基本解释

同“”。《集韻•夳韻》:“祋,《説文》:‘殳也。或説城郭市里髙縣羊皮,有不當入而欲入者,暫下以驚牛馬曰祋,故从示殳,《詩》曰:何戈與祋。’一曰祋祤縣名,在馮翊。古作𣪌。”

𣪌的康熙字典

折叠展开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辰集下 部首:殳部

武英殿刻本: 第1399頁,第2

同文書局本: 第585頁,第4

標點整理本: 第535頁,第2

唐韻》、《廣韻》:度侯切;《集韻》、《類篇》、《韻會》:徒侯切,𡘋音頭。
說文》:繇擊也。

又,《玉篇》、《廣韻》、《正韻》:徒透切;《集韻》:大透切,𡘋音豆──義同。

又,《集韻》:都外切──與祋同,殳也。古作𣪌
〇〔按〕《說文》訓繇擊,从殳,豆聲,古文祋如此;《玉篇》訓遙擊,古爲投字。繇卽遙也,以義求之,既云繇擊,則與祋義相背,未可合而爲一,當以《玉篇》爲正。
集韻》欲兩存之,故增都外切,與祋同似附會,存疑可耳。

注解

𣪌〕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辰集下,康熙部首是殳部

𣪌〕字是多音字,拼音是tóu、duì,左右结构,可拆字为豆、殳

𣪌〕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tóu] ⑴ 同“投”。投掷。《説文•殳部》:“𣪌,繇撃也。古文祋如此。”《玉篇•殳部》:“𣪌,古為投。” [duì] ⑴ 同“祋”。《集韻•夳韻》:“祋,《説文》:‘殳也。或説城郭市里髙縣羊皮,有不當入而欲入者,暫下以驚牛馬曰祋,故从示殳,《詩》曰:何戈與祋。’一曰祋祤縣名,在馮翊。古作𣪌。”

𣪌的康熙字典解释由超凡字典网整理。𣪌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

𣪌的说文解字

折叠展开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三下反切度侯切頁碼94頁,第6

𣪌

𣪌繇擊也。从殳豆聲。古文祋如此。

附注王筠釋例:「《玉篇》『𣪌,遙擊也。古為投』,然則《字林》始有『遙』字,而《說文》不收,即以『繇』攝之。而『𣪌』即『投』之古文,『祋』為寫譌也。」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六反切特婁反頁碼253頁,第6行,第2

𣪌繇撃也,從殳豆聲,古文祋如此。

鍇注臣鍇曰繇遙也。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三下反切度侯切古音第四部頁碼474頁,第2許惟賢213頁,第3

𣪌繇擊也。

段注繇《說文》作䌛。隨從也。《說文》無遙字。此卽其遙字。繇擊者,遠而擊之。如良與客狙擊秦皇帝博浪沙中也。

从殳。豆聲。

段注度侯切。四部。

古文投如此。

段注投各本譌作祋。今正。投,殳聲。𣪌,豆聲。殳豆同在古音四部也。此五字葢後人所註記語。假令果是古文投。則許之例當入《手部》投下重文矣。投下云擿也。此云遙擊。則義固別。

𣪌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185頁,第7字
2陳昌治本第256頁,第5字
3黃侃手批第204頁
4說文校箋第125頁,第10字
5說文考正第119頁,第6字
6說文今釋第424頁,第2字
7說文約注第724頁,第1字
8說文探原第1698頁,第2字
9說文集注第617頁,第1字
10說文標整第75頁,第10字
11標注說文第124頁,第9字
12說文注箋第922頁,第2字
13說文詁林第3561頁【補遺】第16530頁
14通訓定聲第1425頁,第2字
15說文義證第253頁【崇文】第1009頁
16說文句讀第360頁
17古字詁林第三冊,第551頁,第2字
18古字釋要第322頁,第2字

𣪌的字源字形

折叠展开

𣪌(甲骨文·商·无名组) 甲骨文 无名组

𣪌(甲骨文·商·黄组) 甲骨文 黄组

𣪌(印刷字体·宋·广韵) 印刷字体 广韵

𣪌(传抄·宋·集篆古文韵海) 传抄 集篆古文韵海

𣪌(传抄·宋·古文四声韵) 传抄 古文四声韵

𣪌(传抄·宋·集古文韵上声韵第三) 传抄 集古文韵上声韵第三

𣪌(传抄·宋·古文四声韵) 传抄 古文四声韵

𣪌(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