𤕝
字义 反馈

𤕝

复制

jiào ㄐㄧㄠˋ ㄅㄛˊ

爻部 共8画 左右结构 U+2455D
汉语字典

爻部

8画

4画

左右结构

jiao bo

jiào

QQHC

KKYE

OSIX

2455D

[34342154]

𤕝字概述

折叠展开

〔𤕝〕字拼音是jiào,bó 部首是爻, 总笔画是8画。

〔𤕝〕字是左右结构

〔𤕝〕字仓颉码是KKYE 五笔是QQHC 郑码是OSIX

〔𤕝〕字的UNICODE是2455D。 十进制为148829,UTF-32:0002455d,UTF-8:F0 A4 95 9D。

〔𤕝〕字的异体字是

𤕝的意思

折叠展开

𤕝

1jiàoㄐㄧㄠˋ

基本解释

同“”。

𤕝

2ㄅㄛˊ

基本解释

手指、足趾关节作响。也作“𥭖”。

𤕝的康熙字典

折叠展开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巳集中 部首:爻部

武英殿刻本: 第1647頁,第3

同文書局本: 第690頁,第15

標點整理本: 第643頁,第14

集韻》:敎,古作𤕝。註詳攴部七畫。

注解

𤕝〕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巳集中,康熙部首是爻部

𤕝〕字是多音字,拼音是jiào、bó,左右结构,可拆字为爻、攴

𤕝〕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jiào] ⑴ 同“教”。 [bó] ⑴ 手指、足趾关节作响。也作“𥭖”。

𤕝的康熙字典解释由超凡字典网整理。𤕝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

𤕝的说文解字

折叠展开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三下反切古孝切頁碼99頁,第22

異體

敎上所施下所效也。从攴从𡥈。凡敎之屬皆从敎。

𧧿

𧧿古文敎。

𤕝

異體𢼂𢼅

𤕝亦古文敎。

附注徐鍇繫傳:「攴所執以敎道人也……言,……以言敎之。」段玉裁注:「上施,故从攴;下效,故从𡥈。」

附注《說文新證》:「甲骨文从攴、子,爻聲。金文承之,或从攴,爻聲作𤕝』。楚文字或从言,爻聲,作『󵀠』。」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六反切角效反頁碼265頁,第5行,第1

𤕝上所施下所效也。從攴、𡥉。凡敎之屬,皆從敎。

鍇注臣鍇曰:「攴所執以敎道人也。音敎,效也。會意。」

反切………頁碼265頁,第6行,第1

古文敎。

鍇注臣鍇曰:「古言字,以言敎之。」

反切………頁碼265頁,第6行,第2

古文。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三下反切古孝切古音第二部頁碼505頁,第1許惟賢226頁,第5

𤕝上所施,下所效也。

段注教效㬪韵。

从攴𡥈

段注𡥈見《子部》。效也。上施故從攵。下效故從𡥈古孝切。二部。

凡敎之屬皆从敎。

古文敎。

段注右从古文言。

亦古文敎。

段注從攴從爻。

白话解释

教,在上的操作,在下的效仿。字形采用“攴、”会义。所有与教相关的字,都采用“教”作边旁。,这是古文写法的“教” 字。,这也是古文写法的“教”字。

字形解说

甲骨文從攴子、爻聲。從攴,攴字本義為小擊,引申為教導訓誡。從子,指受教者;爻聲,表示音讀(或以為爻為算數所使用的算籌,此處引申為知識的學習)。字或作從攴、爻聲。從金文到隸書皆承甲骨文而來。戰國文字字形或作從言、爻聲,為《說文》古文所承。楷書訛變為從攴、孝聲,已失教字原意。在六書中屬於形聲。

教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196頁,第4字
2陳昌治本第269頁,第9字
3黃侃手批第213頁
4說文校箋第132頁,第9字
5說文考正第126頁,第17字
6說文今釋第451頁,第4字
7說文約注第771頁,第2字
8說文探原第1819頁,第2字
9說文集注第654頁,第1字
10說文標整第79頁,第27字
11標注說文第131頁,第9字
12說文注箋第980頁,第1字
13說文詁林第3724頁【補遺】第16557頁
14通訓定聲第1204頁,第2字
15說文義證第266頁【崇文】第1061頁
16說文句讀第379頁
17說文新證第246頁,第2字
18古字詁林第三冊,第714頁,第1字
19古字釋要第343頁,第1字

𤕝的字源字形

折叠展开

𤕝(传抄·东汉·说文解字) 东汉 传抄 说文解字

𤕝(传抄·宋·汗简) 传抄 汗简

𤕝(传抄·宋·古文四声韵) 传抄 古文四声韵

𤕝(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