𦣻
字义 反馈

𦣻

复制

shǒu ㄕㄡˇ bǎi ㄅㄞˇ

自部 共7画 上下结构 U+268FB
汉语字典

自部

7画

1画

上下结构

shou bai

shǒu bǎi

DHF

MBU

ANL

268FB

[1325111]

𦣻字概述

折叠展开

〔𦣻〕字拼音是shǒu,bǎi 部首是自, 总笔画是7画。

〔𦣻〕字是上下结构

〔𦣻〕字仓颉码是MBU 五笔是DHF 郑码是ANL

〔𦣻〕字的UNICODE是268FB。 十进制为157947,UTF-32:000268fb,UTF-8:F0 A6 A3 BB。

〔𦣻〕字的异体字是

𦣻的意思

折叠展开

𦣻

详细解释

1.同“”。

2.拼音shǒu。

3.bǎi。

𦣻

详细解释

同“”。

𦣻的康熙字典

折叠展开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未集下 部首:自部

武英殿刻本: 第2392頁,第5

同文書局本: 第1000頁,第12

標點整理本: 第969頁,第4

集韻》:首本字。

又,姓。

又,《集韻》:百,古作𦣻。註詳白部一畫。

注解

𦣻〕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未集下,康熙部首是自部

𦣻〕字是多音字,拼音是shǒu、bǎi,上下结构,可拆字为一、自

𦣻的康熙字典解释由超凡字典网整理。𦣻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

𦣻的说文解字

折叠展开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九上反切書九切頁碼294頁,第25

𦣻

𦣻頭也。象形。凡𦣻之屬皆从𦣻

附注徐灝注箋:「此篆下象口,中畫象頤頷,上直畫象鼻莖,左右曲象面顴,首之形略具矣……𩠐(首)乃最初之古文,𦣻其省體耳。」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十七反切式九反頁碼737頁,第2行,第1

𦣻頭也。象形。凡𦣻之屬,皆從𦣻

鍇注臣鍇曰:「仄,髪髻也。」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九上反切書九切古音第三部頁碼1686頁,第3許惟賢739頁,第7

𦣻頭也。

段注頭下曰:𦣻也。與此爲轉注。自古文𩠐行而𦣻廢矣。《白虎通》,何注《公羊》,王注《楚辭》皆曰:首,頭也。引伸之義爲始也,本也。《儀禮》古文假借手爲首。

象形。

段注象人頭之側面也。左象前。右象後。書九切。三部。

𦣻之屬皆从𦣻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章太炎 (近代)

𦣻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578頁,第5字
2陳昌治本第735頁,第7字
3黃侃手批第560頁
4說文校箋第376頁,第11字
5說文考正第353頁,第12字
6說文今釋第1272頁,第4字
7說文約注第2185頁,第1字
8說文探原第4409頁,第1字
9說文集注第1883頁,第3字
10說文標整第229頁,第10字
11標注說文第366頁,第10字
12說文注箋第3040頁,第2字
13說文詁林第8890頁【補遺】第17347頁
14通訓定聲第1054頁,第2字
15說文義證第762頁【崇文】第3045頁
16說文句讀第1202頁
17說文新證第699頁,第2字
18古字詁林第八冊,第37頁,第3字
19古字釋要第848頁,第3字

𦣻的字源字形

折叠展开

𦣻(简·楚〔战国〕·包山) 楚〔战国〕 包山

𦣻(简·楚〔战国〕·信阳) 楚〔战国〕 信阳

𦣻(简·楚〔战国〕·天星观) 楚〔战国〕 天星观

𦣻(简·楚〔战国〕·子弹库) 楚〔战国〕 子弹库

𦣻(简·楚〔战国〕·上博) 楚〔战国〕 上博

𦣻(简·楚〔战国〕·新蔡葛陵) 楚〔战国〕 新蔡葛陵

𦣻(简·楚〔战国〕·郭店) 楚〔战国〕 郭店

𦣻(简·楚〔战国〕·九店) 楚〔战国〕 九店

𦣻(简·楚〔战国〕·曾侯乙墓) 楚〔战国〕 曾侯乙墓

𦣻(简·楚〔战国〕·望山) 楚〔战国〕 望山

𦣻(印刷字体·宋·广韵) 印刷字体 广韵

𦣻(传抄·宋·汗简) 传抄 汗简

𦣻(传抄·宋·古文四声韵) 传抄 古文四声韵

𦣻(传抄·宋·集古文韵上声韵第三) 传抄 集古文韵上声韵第三

𦣻(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