𨓲
字义 反馈

𨓲

复制

qiān ㄑㄧㄢ

辶部 共11画 半包围结构 U+284F2
汉语字典

辶部

11画

8画

半包围结构

qian

qiān

WKQP

YORV YORU

WNJN

284F2

[32251325454]

𨓲字概述

折叠展开

〔𨓲〕字拼音是qiān 部首是辶, 总笔画是11画。

〔𨓲〕字是半包围结构

〔𨓲〕字仓颉码是YORV YORU 五笔是WKQP 郑码是WNJN

〔𨓲〕字的UNICODE是284F2。 十进制为165106,UTF-32:000284f2,UTF-8:F0 A8 93 B2。

〔𨓲〕字的异体字是

𨓲的意思

折叠展开

qiānㄑㄧㄢ

基本解释

经过。《説文•辵部》:“𨓲,過也。”段玉裁注:“本義此為經過之過。”李富孙《辨字正俗》:“𨓲為行之過。”又过度。承培元《廣説文答問疏證》:“凡㠯愆為逾𨒋義者皆作𨓲為正。”

同“”。过失。《玉篇•是部》:“𨓲,過也,亦作諐。”《集韻•仙韻》:“愆,亦作𨓲。”《正字通•辵部》:“𨓲,經史皆作愆。”清段玉裁《説文解字注•辵部》“𨓲”下云:“《心部》愆、㥶、諐、為有過之過,然其義相引伸也,故《漢書•劉輔傳》云:‘元首無失道之𨓲。’”

𨓲的康熙字典

折叠展开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酉集下 部首:辵部

武英殿刻本: 第3017頁,第7

同文書局本: 第1259頁,第26

標點整理本: 第1243頁,第24

集韻》與愆同。

又,丘閑切,音慳──義同。

注解

𨓲〕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酉集下,康熙部首是辵部

𨓲〕字拼音是qiān,半包围结构,可拆字为辶、侃

𨓲〕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qiān] ⑴ 经过。《説文•辵部》:“𨓲,過也。”段玉裁注:“本義此為經過之過。”李富孙《辨字正俗》:“𨓲為行之過。”又过度。承培元《廣説文答問疏證》:“凡㠯愆為逾𨒋義者皆作𨓲為正。”⑵ 同“愆”。过失。《玉篇•是部》:“𨓲,過也,亦作諐。”《集韻•仙韻》:“愆,亦作𨓲。”《正字通•辵部》:“𨓲,經史皆作愆。”清段玉裁《説文解字注•辵部》“𨓲”下云:“《心部》愆、㥶、諐、為有過之過,然其義相引伸也,故《漢書•劉輔傳》云:‘元首無失道之𨓲。’”

𨓲的康熙字典解释由超凡字典网整理。𨓲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

𨓲的说文解字

折叠展开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二下反切去虔切頁碼55頁,第1

𨔃

異體𨓲

𨔃過也。从辵𠈉聲。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四反切豈虔反頁碼158頁,第7行,第1

𨔃過也。從辵侃聲。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二下反切去䖍切古音第十四部頁碼296頁,第2許惟賢133頁,第1

𨔃過也。

段注本義此爲經過之過。《心部》愆,㥶,諐爲有過之過。然其義相引伸也。故《漢書》劉輔傳云:元首無失道之𨓲

从辵。侃聲。

段注去䖍切。十四部。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章太炎 (近代)

《說文》䇂,愆、𨓲三字同,今僅作愆。

𨓲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105頁,第18字
2陳昌治本第157頁,第3字
3黃侃手批第131頁
4說文校箋第74頁,第20字
5說文考正第69頁,第13字
6說文今釋第238頁,第4字
7說文約注第422頁,第3字
8說文探原第1052頁,第1字
9說文集注第363頁,第2字
10說文標整第43頁,第12字
11標注說文第75頁,第6字
12說文注箋第569頁,第1字
13說文詁林第2556頁【補遺】第16371頁
14通訓定聲第2925頁,第4字
15說文義證第159頁【崇文】第633頁
16說文句讀第216頁
17章授筆記第87頁,第1字
18古字詁林第二冊,第445頁,第3字
19古字釋要第200頁,第8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