𨸏
字义 反馈

𨸏

复制

ㄈㄨˋ

𨸏部 共8画 上下结构 U+28E0F
汉语字典

𨸏部

8画

上下结构

fu

WNNN

HRLR

MYVV

28E0F

[32515151]

𨸏字概述

折叠展开

〔𨸏〕字拼音是fù 部首是𨸏, 总笔画是8画。

〔𨸏〕字是上下结构

〔𨸏〕字仓颉码是HRLR 五笔是WNNN 郑码是MYVV

〔𨸏〕字的UNICODE是28E0F。 十进制为167439,UTF-32:00028e0f,UTF-8:F0 A8 B8 8F。

〔𨸏〕字的异体字是

𨸏的意思

折叠展开

ㄈㄨˋ

基本解释

同“”。

𨸏的康熙字典

折叠展开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戌集中 部首:阜部

武英殿刻本: 第3221頁,第1

同文書局本: 第1345頁,第3

標點整理本: 第1334頁,第2

說文》阜本字。

注解

𨸏〕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戌集中,康熙部首是阜部

𨸏〕字拼音是,上下结构。

𨸏〕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fù] ⑴ 同“阜”。

𨸏的康熙字典解释由超凡字典网整理。𨸏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

𨸏的说文解字

折叠展开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十四下反切房九切頁碼479頁,第1

𨸏

異體

𨸏大陸,山無石者。象形。凡𨸏之屬皆从𨸏

𠼛

異體𠻰

𠼛古文。

附注《玉篇・阜部》:「𨸏,同阜。」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二十八反切符九反頁碼1118頁,第3行,第1

𠼛大陸山無石也。象形。凡𨸏之屬。皆從𨸏

鍇注臣鍇曰:「彌,高大也。故從三口。」

反切………頁碼1118頁,第4行,第1

古文𨸏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十四下反切房九切古音第三部頁碼2921頁,第1許惟賢1270頁,第1

𠼛大陸也。

段注也字今補。《釋地》、《毛傳》皆曰:大陸曰阜。李巡曰:高平曰陸。謂土地豐正名爲陸。陸土地獨高大名曰阜。阜冣大名爲陵。引申之爲凡厚,凡大,凡多之稱。《秦風》傳曰:阜,大也。《鄭風》傳曰:阜,盛也。《國語》注曰:阜,厚也。皆由土山高厚演之。

山無石者。象形。

段注山下曰:有石而高。象形。此言無石。以別於有石者也。詩曰:如山如阜。山與𨸏同而異也。《釋名》曰:土山曰阜。象形者,象土山高大而上平。可層絫而上。首象其高。下象其三成也。房九切。三部。

𨸏之屬皆从𨸏

古文。

段注上象絫高。下象可拾級而上。

阜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949頁,第1字
2陳昌治本第1225頁,第1字
3黃侃手批第909頁
4說文校箋第640頁,第1字
5說文考正第569頁,第8字
6說文今釋第2122頁,第1字
7說文約注第3538頁,第1字
8說文探原第7097頁,第1字
9說文集注第3023頁,第1字
10說文標整第380頁,第1字
11標注說文第615頁,第1字
12說文注箋第5071頁,第1字
13說文詁林第13921頁【補遺】第18085頁
14通訓定聲第1053頁,第3字
15說文義證第1267頁【崇文】第5065頁
16說文句讀第2097頁
17說文新證第944頁,第1字
18古字詁林第十冊,第770頁,第1字
19古字釋要第1313頁,第1字

𨸏的字源字形

折叠展开

𨸏(印刷字体·宋·广韵) 印刷字体 广韵

𨸏(传抄·宋·汗简) 传抄 汗简

𨸏(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