𩞁
字义 反馈

𩞁

复制

ㄇㄛˊ ㄇㄧˊ

食部 共19画 半包围结构 U+29781
汉语字典

食部

19画

11画

半包围结构

mo mi

YFJE

IDOIV IDOMV

TGFO

29781

[41312351235341511534]

𩞁字概述

折叠展开

〔𩞁〕字拼音是mó,mí 部首是食, 总笔画是19画。

〔𩞁〕字是半包围结构

〔𩞁〕字仓颉码是IDOIV IDOMV 五笔是YFJE 郑码是TGFO

〔𩞁〕字的UNICODE是29781。 十进制为169857,UTF-32:00029781,UTF-8:F0 A9 9E 81。

𩞁的意思

折叠展开

𩞁

1ㄇㄛˊ

基本解释

𩞁𩞁〕也作“饃饃”。一种面食品。方外山人《談徵•言部•母母叵羅》:“京師及河南人謂餅曰𩞁𩞁。”

食。《玉篇•食部》:“𩞁𩞁食也。出《異字苑》。”按:《改併四聲篇海•食部》引《玉篇》同,《康熙字典•食部》引作“食也”。《集韻•戈韻》:“𩞁,食也。”

哺小儿。《集韻•戈韻》:“𩞁,哺小兒。”

饭涌出者。《篇海類編•食貨類•食部》:“𩞁,飯湧出者。”

𩞁

2ㄇㄧˊ

基本解释

同“”。稠粥。《集韻•支韻》:“糜,《説文》:‘糝也。’或作𩞁。”

𩞁的康熙字典

折叠展开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戌集下 部首:食部

武英殿刻本: 第3409頁,第14

同文書局本: 第1424頁,第23

標點整理本: 第1420頁,第2

廣韻》:莫婆切;《集韻》:眉波切,𡘋音摩。
玉篇》:食也。

又,《集韻》:一曰哺小兒。或作䭩。

又,《集韻》:忙皮切──與糜同,粥也。或作𩞇

注解

𩞁〕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戌集下,康熙部首是食部

𩞁〕字是多音字,拼音是mó、mí,半包围结构,可拆字为麻、食

𩞁〕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mó] ⑴ 〔𩞁𩞁〕也作“饃饃”。一种面食品。方外山人《談徵•言部•母母叵羅》:“京師及河南人謂餅曰𩞁𩞁。”⑵ 食。《玉篇•食部》:“𩞁,𩞁食也。出《異字苑》。”按:《改併四聲篇海•食部》引《玉篇》同,《康熙字典•食部》引作“食也”。《集韻•戈韻》:“𩞁,食也。”⑶ 哺小儿。《集韻•戈韻》:“𩞁,哺小兒。”⑷ 饭涌出者。《篇海類編•食貨類•食部》:“𩞁,飯湧出者。” [mí] ⑴ 同“糜”。稠粥。《集韻•支韻》:“糜,《説文》:‘糝也。’或作𩞁。”

𩞁的康熙字典解释由超凡字典网整理。𩞁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

𩞁的说文解字

折叠展开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七上反切靡爲切頁碼233頁,第12

糜糝也。从米麻聲。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十三反切羮皮反頁碼597頁,第6行,第1

糜糝也。從米麻聲。

鍇注臣鍇曰:「糜即粥也。」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七上反切靡爲切古音第十七部頁碼1326頁,第4許惟賢579頁,第7

糜糝糜也。

段注各本無糜字。淺人所刪。今補。以米和羹謂之糝。專用米粒爲之謂之糝。糜亦謂之鬻。亦謂之饘。《食部》曰:饘,糜也。《釋名》曰:糜,煑米使糜爛也。粥淖於糜。粥粥然也。引伸爲糜爛字。

从米。麻聲。

段注靡爲切。古音在十七部。

黃帝初敎作糜。

段注各本無此六字。今依《韵會》所據鍇本補。《初學記》、《藝文類聚》、《北堂書鈔》皆引《周書》黃帝始亨穀爲粥。此記化益作井,揮作弓,奚仲造車之例。

白话解释

糜,糁和。字形采用“米”作边旁,“麻”是声旁。

糜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458頁,第12字
2陳昌治本第585頁,第8字
3黃侃手批第451頁
4說文校箋第294頁,第11字
5說文考正第282頁,第15字
6說文今釋第1019頁,第1字
7說文約注第1742頁,第2字
8說文探原第3679頁,第3字
9說文集注第1499頁,第4字
10說文標整第181頁,第2字
11標注說文第290頁,第4字
12說文注箋第2391頁,第1字
13說文詁林第7296頁【補遺】第17092頁
14通訓定聲第1976頁,第3字
15說文義證第619頁【崇文】第2473頁
16說文句讀第951頁
17古字詁林第六冊,第692頁,第3字
18古字釋要第694頁,第11字

𩞁的字源字形

折叠展开

𩞁(印刷字体·宋·广韵) 印刷字体 广韵

𩞁(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