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īérchéng

一挥而成

拼音 yī huī ér chéng 怎么读

注音 ㄧ ㄏㄨㄟ ㄦˊ ㄔㄥˊ

繁体 一揮而成

感情 中性

近义词 一挥而就

反义词 千锤百炼

一挥而成的意思

折叠展开

挥:挥笔;成:成功。
一动笔就写成了。形容写字、写文章、画画快。

出处宋・蔡□《铁围山丛谈》:“公乃徐徐调笔而操之,顾谓客子:‘欲何字耶?’恶客即拱而答:‘某愿作龟山字尔。’公乃大笑,因一挥而成。”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写文章、画画等。

例子时理宗在位久,政理浸怠,天祥以法天不息为对,其言万余,不为稿,一挥而成。帝亲拔为第一。(《宋史 文天祥传》)

一挥而成的详细解释

折叠展开

【释义】

犹“一挥而就”。见“一挥而就”条。

【典故】

此处所列为“一挥而就”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唐代文人王璘极富文才。据传,他在参加万言科考试时,请了十名专司书写的人员,在庭院中架设桌椅,准备替他写下口述的文章。考试开始时,王璘自己一面优闲的来回踱步,一面口中源源不绝的吟咏文章,其速度之快,让那十个抄写人员完全无法停笔。正当完成之际,暴雨骤至,有好几幅写成的文章被一阵风卷至地上,被泥沙尘土沾湿了,整张纸卷曲起来,怎么也无法打开。王璘看了便说:“算了!再拿几张新的纸来!”纸取来后,他拿起笔来,顷刻间又写出十余篇文章。此事见于唐代小说《摭言》,小说内容虽难免夸大,但在《唐诗纪事》中亦有记载:“应日试万言科,请十书吏,口授十书吏书之,未亭午,已就七千言。”也是说不到中午,他就已作出七千字的文章,故可知,王璘确实是有出口成章、下笔千言的才情。后来“一挥而就”这句成语,就从《摭言》中“纵笔一挥,斯复十余篇矣”演变而出,用来形容才思敏捷,落笔成章。后则不限于写作文章,可泛用于书画方面。

【书证】

  • 01.《宋史・卷四一八・列传・文天祥》:“天祥以法天不息为对,其言万余,不为稿,一挥而成。”
  • 02.明・无心子《金雀记》第二二出:“老夫前承圣旨,命为此赋,于中秋日进览。适才搆思,不觉熟睡,今得子一挥而成,且文不加点,老夫明日引子奏上金銮。”

一挥而成的翻译

折叠展开
  1. finish a piece of writing or painting in a while
  2. быстрый успех

一挥而成字义分解

折叠展开

读音(yī), 一部,共1画

①. 数名,最小的正整数(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壹”代)。

②. 纯;专。 如: 专一。一心一意。

③. 全;满。 如: 一生。一地水。

④. 相同。 如: 一样。颜色不一。

⑤. 另外的。 如: 蟋蟀一名促织。

⑥. 表示动作短暂,或是一次,或具试探性。 如: 算一算。试一试。

⑦. 乃;竞。 如: 一至于此。

⑧. 部分联成整体。 如: 统一。整齐划一。

⑨. 或者。 如: 一胜一负。

⑩. 初次。 如: 一见如故。

⑪. 中国古代乐谱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中的低音“7”。

读音(huī), 手部,共9画

①. 舞动,摇摆。 如: 挥动。挥袂(甩动衣袖,形容意气豪迈)。挥舞。挥手。

②. 抛洒,甩出。 如: 挥泪。挥霍。挥洒。挥汗如雨。

③. 散发。 如: 挥发。发挥。挥斥(奔放)。

④. 指派,命令。 如: 指挥。挥军。挥师。

读音(ér), 而部,共6画

①. 同“尔”,代词,你或你的。 如: “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

②. 连词(①表平列,如“多~杂”。②表相承,如“取~代之”。③表递进,如“~且”。④表转折,如“似是~非”。⑤连接肯定和否定表互为补充,如“浓~不烈”。⑥连接状语和中心词表修饰,如“侃侃~谈”。⑦插在主语谓语中间表假设,如“人~无信,不知其可”)。

③. 表(从……到……)。 如: 从上而下。

读音(chéng), 戈部,共6画

①. 做好,做完。 如: 成功。完成。成就。成事。成交。成立。成婚。成仁(儒家主张的成就仁德)。成人之美。玉成其事。

②. 事物发展到一定的形态或状况。 如: 成形。成性。成人。自学成才。蔚然成风。

③. 变为。 如: 长成。变成。

④. 可以,能行。 如: 成,就这么办。

⑤. 称赞人能力强。 如: 他办事麻利,真成。

⑥. 够,达到一定数量。 如: 成年累(lěi )月。

⑦. 已定的,定形的。 如: 成规。成俗。成见。成例。成竹在胸。

⑧. 十分之一。 如: 增产三成。

⑨. 平定,讲和。 如: “会于稷,以成宋乱”。

⑩. 姓。

一挥而成分字成语组词

折叠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