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àorén

以貌取人

拼音 yǐ mào qǔ rén 怎么读

注音 ㄧˇ ㄇㄠˋ ㄑㄩˇ ㄖㄣˊ

感情 贬义

近义词 表里如一

反义词 量才录用

以貌取人的意思

折叠展开

以:根据;凭据;貌:外貌;取:衡量、判断。
根据人的外貌衣着来判断、衡量其品质能力的高下。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吾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

用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宾语;含贬义。

例子真是糟糕,他早又不说,但也只怪我们以貌取人,在事前没有经过一道甄别了。(郭沫若《涂家埠》)

辨形”,不能写作“”;“”,不能写作“”。

歇后语 刘备轻看庞统 —— 以貌取人

谜语 1. 面试 (谜底:以貌取人)
2. 皇帝选美女 (谜底:以貌取人)

故事 春秋时期,孔子的学生子羽相貌丑陋,孔子对他很冷淡,他只有离开孔子回去自修,后成为有名的学者。而学生宰予长得很好,但不学无术,不久就被齐王处死。孔子感慨地说:“不能以貌取人,也不能凭人说话来衡量别人。”

以貌取人的详细解释

折叠展开

【释义】

以容貌仪表作为评断或选取人才的标准。#语本《韩非子・显学》。△“以言取人

【典源】

#《韩非子・显学》

[1],君子之容也, [2]几而取之,与处久而行不称其貌。 [3]之辞,雅而文也,仲尼几而取之,与处而智不充其辩。故孔子曰:“以容取人乎,失之子羽;以言取人乎,失之宰予。”故以仲尼之智而有失实之声。

注解

[1]澹台子羽:即澹台灭明。公元前512∼?,姓澹台,名灭明,字子羽。春秋武城人,孔子弟子。

[2]仲尼:即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鲁人。学无常师,相传曾问礼于老聃,学乐于苌弘,学琴于师襄。初仕鲁,为司寇,摄行相事,鲁国大治。后周游列国十三年,不见用,年六十八,返鲁,晚年致力整理古代经典。有弟子三千,身通六艺者七十二人,开平民教育先河,后世尊为“至圣先师”。

[3]宰予:公元前522∼前458,字子我,春秋鲁人。孔子弟子,利口辩辞。曾因白天睡觉,孔子责以朽木不可雕也。

参考

另可参考:《大戴礼记・五帝德》、《史记・卷六七・仲尼弟子列传・澹台灭明》、《孔子家语・子路初见》。

【典故】

“以貌取人”原作“以容取人”。《史记・孔子世家》提到孔子有弟子三千人,其中通晓礼、乐、射、御、书、数六艺的则有七十二位,而关于这七十余人的姓名、事迹都一一被记录在《史记・仲尼弟子列传》里。此外,一些与儒家关系密切的文献,如《大戴礼记》、《孔子家语》,甚至先秦法家的《韩非子》也都可看到孔子弟子的相关记载,只是内容有时会有些出入。如〈仲尼弟子列传〉记载:澹台灭明,字子羽。他因为“状貌甚恶”,想要跟随孔子学习时,孔子从外表加以判断,认为他的资质低下,才能不高。然在跟随孔子后,致力于修身,努力实践儒家之道。后来,澹台灭明到南方阐扬儒说,弟子有三百多人,名声传遍各个诸侯国。孔子听了这些事后,就说:“吾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这段故事在时代较早的《韩非子・显学》里就已说到,澹台灭明有著君子般的仪表,但相处久了才知道他的品行与容貌不相称。而宰予虽然谈吐不凡,但相处久了才知道他的智慧与辩才不相称。因此孔子感叹道:“以容取人乎,失之子羽;以言取人乎,失之宰予。”《史记》和《韩非子》对澹台灭明的记载虽然完全相反,但最后孔子的结论却是相同的,就是如果以容貌来判断一个人的品行、才能,就会像对子羽一样,产生误判;如果以谈吐来衡量一个人的智慧,就会像对宰予一样,产生误判。后来“以貌取人”这个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指以容貌仪表作为评断或选取人才的标准。

【书证】

  • 01.《史记・卷六七・仲尼弟子列传・澹台灭明》:“孔子闻之,曰:『吾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
  • 02.《抱朴子・外篇・刺骄》:“愿夫在位君子,无以貌取人,勉勗谦损,以永天秩耳。”
  • 03.金・王若虚《滹南集・卷五・论语辨惑・二》:“至于以貌取人,虽愚夫知其不可,而谓圣人为之乎!”
  • 04.明・苏伯衡〈跋四英图〉:“士诚不易相哉,奈何欲得天下士,而以貌取人也。”
  • 05.《聊斋志异・卷一一・嘉平公子》:“妾初以公子世家文人,故蒙羞自荐。不图虚有其表!以貌取人,毋乃为天下笑乎!”
  • 06.《镜花缘》第一八回:“你只看他小小学生尚且如此,何况先生!固然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究竟是他受业之师,况紫衣女子又是他女,学问岂能悬殊?若以寻常老秀才看待,又是『以貌取人』了。”

【用法】

语义以容貌仪表作为评断或选取人才的标准。

类别用在“注重外貌”的表述上。

例句

连圣人都感叹以貌取人难免失误,何况你我都是凡夫俗子?

为国家举才应该首重人品,其次则为学识及能力,切忌以貌取人

择偶时若只是以貌取人,到婚后才发现对方人品不佳,那时就后悔莫及了。

公司这次征才,没有经验的主管纯粹以貌取人,当然选不出具有真才实学的人。

初次见面,我犯了以貌取人的毛病,不把他放在眼里,经过一段时日相处,才知道他是个品学俱佳的人,真的是人不可貌相啊!

以貌取人的翻译

折叠展开
  1. a book by its cover judge people by naeural appearance
  2. 外見(がいけん)だけで人柄(ひとがら)や能力(のうりょく)を決(き)める
  3. судить по внешнему виду
  4. juger les gens seulement par leur apparence

以貌取人字义分解

折叠展开

读音(yǐ), 人部,共4画

①. 用,拿,把,将。 如: 以一当十。以苦为乐。以身作则。以邻为壑。以讹传讹。以往鉴来。

②. 依然,顺,按照。 如: 以时启闭。物以类聚。

③. 因为。 如: 以人废言。勿以善小而不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④. 在,于(指时日)。 如: “子厚以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八日卒,年四十七”。

⑤. 目的在于。 如: 以待时机。以儆效尤。

⑥. 文言连词,与“而”用法相同。 如: 梦寐以求。

⑦. 用在方位词前,表明时间、方位、方向或数量的界限。 如: 以前。以内。

⑧. 用在动词后,类似词的后缀。 如: 可以。得以。

⑨. 古同“已”,已经。

⑩. 太,甚。 如: 不以急乎?

⑪. 及,连及。 如: 富以其邻。

读音(mào), 豸部,共14画

①. 面容。 如: 面貌。容貌。貌相。以貌取人。

②. 外表的样子。 如: 礼貌。貌合神离。道貌岸然。

③. 外观。 如: 全貌。

④. 古书注解里表示状态、样子,如“飞貌”指飞的样子。

⑤. 描绘,画像。 如: “命工貌妃于别殿”。

读音(qǔ), 又部,共8画

①. 拿。 如: 索取。取书。取款。窃取。

②. 选择。 如: 选取。取材。取景。取道。取样。

③. 采用。 如: 采取。听取。吸取。可取。取精用弘。

④. 得到,招致。 如: 获取。取经。取偿。取悦。

⑤. 消去。 如: 取消。取缔。

读音(rén), 人部,共2画

①. 由类人猿进化而成的能制造和使用工具进行劳动、并能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动物。 如: 人类。

②. 别人,他人。 如: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待人热诚。

③. 人的品质、性情、名誉。 如: 丢人,文如其人。

以貌取人分字成语组词

折叠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