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óngguījìn

同归于尽

拼音 tóng guī yú jìn 怎么读

注音 ㄊㄨㄥˊ ㄍㄨㄟ ㄩˊ ㄐㄧㄣˋ

繁体 同歸於盡

感情 褒义

近义词 玉石俱焚

反义词 贪生怕死

同归于尽的意思

折叠展开

一同走向死亡或共同毁灭。归:走向;尽:灭亡。

出处战国・郑 列御寇《列子・王瑞》:“天地终乎?与我偕终”卢重玄解:“大小虽殊,同归于尽耳。”

用法补充式;作谓语、宾语;含褒义。

例子只图自己安逸,那管世事艰难,弄到后来,不是同归于尽吗?(清・姬文《市声》第十四回)

正音”,读作“jìn”,不能读作“jīn”。

辨形”,不能写作“”。

辨析同归于尽”与“玉石俱焚”区别在于:①“同归于尽”只是强调两者同时死亡或毁灭;没有贵贱、好坏之分;而“玉石俱焚”是强调好的和坏的;或贵重的与贫贱的一样死亡或毁坏。②“同归于尽”既可用于人;也可用于物;“玉石俱焚”一般用于物。

歇后语 1. 稻草人救火 —— 同归于尽
2. 原子弹打飞机 —— 同归于尽
3. 竹虫咬断竹根 —— 同归于尽

谜语 原子弹打飞机 (谜底:同归于尽)

同归于尽的详细解释

折叠展开

【释义】

一同毁灭或死亡。语出唐・独孤及〈祭吏部元郎中文〉。△“玉石俱焚

【典源】

唐・独孤及〈祭吏部元郎中文〉(据《全唐文・卷三九三・独孤及》引)

昨日经过,遽成畴昔,何变化之速,乃至于是!视不及瞬,言不及息,呜呼元君,今已返于机。[1][2]同归于尽,岂不知前后相哀,[3]不为叹。公齿发未老,官途方半,相视而笑,冀前路各有所展。岂图间阔数日,而死生间之。

注解

[1]彭祖:古长寿之人,相传活了八百岁。

[2]殇子:未成年而死之人。

[3]达生者:通达生命的人。

【典故】

独孤及(公元725—777),字至之,河南洛阳人,唐代散文家。独孤及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先驱,以儒家典籍为治学方向,长于议论,强调立范诫世,不以词藻华丽取胜。在〈祭吏部元郎中文〉中,独孤及悼念猝逝的友人,举了彭祖与殇子为例。相传彭祖活了八百岁,殇子则是未成年而死之人,两人活著的时间虽然差距甚大,最后却都必须归于死亡。因此在通达生命的智者看来,死亡不过是人生必经的过程,不需要为此感到叹息。后来“同归于尽”演变为成语,用来指一同毁灭或死亡。

【书证】

  • 01.唐・独孤及〈祭吏部元郎中文〉:“夫彭祖、殇子同归于尽,岂不知前后相哀,达生者不为叹。”(源)
  • 02.《列子・天瑞》唐・卢重玄・解:“大小虽殊,同归于尽耳。”
  • 03.宋・刘挚〈乞令苏轼依旧样详定役法奏〉:“此议之所以同归于尽,一人曰可皆曰可,一人曰是皆曰是,信如此又何以议为哉?”
  • 04.《崇祯本金瓶梅》第一回:“单道世上人营营逐逐,急急巴巴,跳不出七情六欲关头,打不破酒色财气圈子,到头来同归于尽,著甚要紧!”
  • 05.《通俗常言疏证・死丧・同归于尽》引《病玉缘剧》:“倘有一毫防备不周,势必同归于尽。”

【用法】

语义比喻一同毁灭或死亡。

类别用在“一起灭亡”的表述上。

例句

他很气愤地说要与仇人同归于尽

他身绑炸弹,准备冲入敌营,和敌人同归于尽

你要冷静下来,贸然行动只会和对方同归于尽

歹徒手握著炸弹的遥控器,威胁警方要和人质同归于尽

我军唯恐遭到同归于尽式的爆炸攻击,所有人员都提高警备。

那位战士身上绑满炸弹,然后驾车冲入敌营,与敌军同归于尽

他们为了自身的利益,互相争斗,最后竟落得同归于尽的下场。

同归于尽根本解决不了问题!我们一定要活下去,和对方周旋到底。

我军已经抱定和敌人同归于尽的决心,绝对不会让敌人越雷池一步。

同归于尽的翻译

折叠展开
  1. perish together
  2. もろともに滅(ほろ)びる
  3. погибнуть вместе(найти общий конец)
  4. périr tous ensemble

同归于尽字义分解

折叠展开

读音(tóng,tòng), 口部,共6画

㈠ 同 [ tóng ]

①. 一样,没有差异;相~。~一(a.一致,统一;b.共同的一个或一种)。~侪(同辈)。~庚(同岁)。~年。~胞。~人(a.在同一单位工作的人;b.同行业的人)。~仁(同人)。~仇敌忾。~工异曲。~室操戈。情~手足。

②. 共,在一起(从事)。 如: 共同。同学。同步。殊途同归。同舟共济。

③. 和,跟。 如: 同流合污。

④. 姓。

㈡ 同 [ tòng ]

①. 〔胡~〕见“胡”。

读音(guī), 彐部,共5画

①. 返回,回到本处。 如: 归国。归程。归侨。归宁(回娘家看望父母)。归省(xǐng )(回家探亲)。归真反璞。

②. 还给。 如: 归还。物归原主。

③. 趋向,去往。 如: 归附。众望所归。

④. 合并,或集中于一类,或集中于一地。 如: 归并。归功。归咎。

⑤. 由,属于。 如: 这事归我办。归属。

⑥. 结局。 如: 归宿(sù)。

⑦. 珠算中一位除数的除法。 如: 九归。

⑧. 古代称女子出嫁。 如: “之子于归,宣其室家”。

⑨. 自首。

读音(yú), 二部,共3画

①. 介词(➊在,如“生~北京”;➋到,如“荣誉归~老师”;➌对,如“勤~学习”;➍向,如“出~自愿”;➎给,如“问道~盲”;➏自,从,如“取之~民”;➐表比较,如“重~泰山”;➑表被动,如“限~水平”)。

②. 后缀(➊在形容词后,如“疏~防范”;➋在动词后,如“属~未来)。

③. 姓。

读音(jìn,jǐn), 尸部,共6画

㈠ 尽 [ jìn ]

①. 完毕。 如: 用尽。说不尽。取之不尽。

②. 达到极端。 如: 尽头。山穷水尽。尽情。自尽(自杀)。

③. 全部用出,竭力做到。 如: 尽心。尽力。尽瘁。尽职。尽忠。尽责。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④. 都,全。 如: 尽然。尽是白的。尽收眼底。尽释前嫌。

㈡ 尽 [ jǐn ]

①. 极,最。 如: 尽底下。

②. 力求达到最大限度。 如: 尽量(liàng )。尽管。

③. 都,全。

同归于尽分字成语组词

折叠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