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ēláishí

嗟来食

拼音 jiē lái shí 怎么读

注音 ㄐㄧㄝ ㄌㄞˊ ㄕˊ

繁体 嗟來食

近义词 嗟来之食

嗟来食的意思

折叠展开

同“嗟来之食”。清 陈睿思《赠张永夫》诗:“途穷猒见俗眼白,饿死不食嗟来食
”。

嗟来食的详细解释

折叠展开

【释义】

即“嗟来之食”。见“嗟来之食”条。

【典故】

此处所列为“嗟来之食”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春秋时代,齐国发生了大饥荒,有个叫黔敖的人,在路边放置饮食接济路过的难民。当有个人用袖子遮著脸,拖著疲惫的脚步,跌跌撞撞地走来时,黔敖便拿了食物和饮水喊他:“喂!来这里吃东西!”那个人抬起脸瞪著黔敖说:“我就是不接受这样无礼的施舍,才会饿到这种地步!”黔敖立刻为自己的态度道歉,但那个人却不接受,仍坚持拒绝进食,后来终于饿死了。当时曾子听了这件事后,不太以为然,他说:“用不著这样吧!若招待的人真的很不礼貌,你可以拒绝,但人家都道了歉,就可以接受啊!”后来这个故事被浓缩成“嗟来之食”,用来比喻以不礼貌的态度招呼人来吃的食物,后则泛指侮辱性或不怀好意的施舍。

【书证】

  • 01.《幼学琼林・卷三・饮食类》:“人贪食曰『徒𫗦餟』,食不敬曰『嗟来食』。”

嗟来食字义分解

折叠展开

读音(jiē), 口部,共12画

①. 文言叹词。 如: 嗟乎。嗟叹。嗟来之食。

读音(lái), 木部,共7画

①. 由另一方面到这一方面,与“往”、“去”相对。 如: 来回。来往。过来。归来。来鸿去燕(喻来回迁徙,不能在一地常住;亦喻书信来往)。

②. 从过去到现在。 如: 从来。向来。

③. 现在以后,未到的时间。 如: 来年。将来。来日方长。

④. 用在数词或数量词后面,表示约略估计。 如: 二百来头猪。

⑤. 做某个动作。 如: 胡来。

⑥. 用在动词前,表示要做某事。 如: 大家来动脑筋。

⑦. 用在动词后,表示做过(一般均可用“来着”)。 如: 昨天他哭来。

⑧. 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的趋向。 如: 上来。

⑨. 表示发生。 如: 暴风雨来了。

⑩. 在数词一、二、三后面,表示列举理由。 如: 这台收录机一来音质好,二来价钱便宜,我就买了。

⑪. 用做诗、歌词中的衬字。 如: 八月里来桂花香。

⑫. 表示语气,归去~兮!

⑬. 姓。

读音(shí,sì,yì), 食部,共9画

㈠ 食 [ shí ]

①. 吃。 如: 食肉。食欲。

②. 吃的东西。 如: 食品。粮食。零食。丰衣足食。

③. 俸禄。 如: “君子谋道不谋食”。

④. 日月亏缺或完全不见的现象。 如: 日食。月食。

㈡ 食 [ sì ]

①. 拿东西给人吃。 如: 食母(乳母)。

㈢ 食 [ yì ]

①. 用于人名。 如: 郦食其(jī)(中国汉代人)。

嗟来食分字成语组词

折叠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