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ǐnpāozhuān

引玉抛砖

拼音 yǐn yù pāo zhuān 怎么读

注音 ㄧㄣˇ ㄩˋ ㄆㄠ ㄓㄨㄢ

繁体 引玉拋磚

近义词 抛砖引玉

引玉抛砖的详细解释

折叠展开

【释义】

即“抛砖引玉”。见“抛砖引玉”条。

【典故】

此处所列为“抛砖引玉”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砖头是低贱的东西,把砖头丢出去,引回来却是珍贵的玉。“抛砖引玉”这句成语较早的出处,见载于《景德传灯录・卷一○・赵州观音院从谂禅师》。话说赵州大师有一次在晚上讲道场合中说:“今晚为大家回答问题,有需要解说的人请出来。”在座有一位僧人便出来礼拜。大师一看就说:“我原来准备抛砖引玉,哪知引来的是一个土坯。”大师为何如此说,并不清楚,但此处确实引用了“抛砖引玉”的成语。“抛砖引玉”用来比喻自己先发表粗陋的诗文或不成熟的意见,以引出别人的佳作或高论,多用作自谦之词。亦用于比喻以身作则,引发众人响应。宋代诗人王令〈答束徽之索〉诗有这两句:“勉为瓦砾投,幸有金珠报。”见《广陵诗钞》。句中“金珠”,一本作“珠玉”。这两句也是“抛砖引玉”的用法。意思是说我勉强作成这首似瓦砾般的诗,希望引来对方如珠玉般的好诗。在文献上,和“抛砖引玉”这句成语相关的传说,最有名的大概是唐代诗人常建和赵嘏的一段故事了。相传常建很佩服赵嘏。有一次知道赵嘏要来到苏州,心想赵嘏必然前去灵岩寺游览,于是先在寺里墙壁题上:“馆娃宫畔十年寺,水阔云多客至稀。”这首诗他故意只写两句,留下后面两句,就是希望赵嘏看了以后能补上。等赵嘏前来游览时,果然在这两句诗后补了:“闻说春来倍惆怅,百花深处一僧归。”意致高妙,确是好诗。后人认为常建就是在“抛砖引玉”,这个故事见载于《谈征・言部・抛砖引玉》。

【书证】

  • 01.宋・周必大〈闻西省赏酴醾芍药戏成小诗奉简泰之侍讲舍人年兄并以丁香橄榄百枚助筵却求残花数枝〉四首之四:“从来引玉即抛砖,自笑囊空百不堪。”

引玉抛砖字义分解

折叠展开

读音(yǐn), 弓部,共4画

①. 拉,伸。 如: 引力。引颈。引而不发。引吭高歌。

②. 领,招来。 如: 引见。引子。引言。引导。引荐。抛砖引玉。

③. 拿来做证据、凭据或理由。 如: 引文。引用。援引。

④. 退却。 如: 引退。引避。

⑤. 旧时长度单位,一引等于十丈。

⑥. 古代柩车的绳索。 如: 发引(出殡)。

读音(yù), 玉部,共5画

①. 石头的一种,质细而坚硬,有光泽,略透明,可雕琢成工艺品。 如: 玉石。玉器。玉玺(君主的玉印)。抛砖引玉。金玉良言。玉不琢,不成器。

②. 美,尊贵的,敬辞。 如: 玉泉。玉液(美酒)。玉言。玉姿。玉照(敬称别人的照片)。玉宇(a.天空;b.瑰丽的宫阙殿宇)。亭亭玉立。金科玉律。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③. 姓。

读音(pāo), 手部,共7画

①. 投,扔。 如: 抛掷。抛撒(亦作“抛洒”)。抛售。

②. 舍弃,丢下。 如: 抛弃。抛荒(任由土地荒芜,不继续耕种)。抛却。抛头露面。

读音(zhuān), 石部,共9画

①. 用土坯烧制而成的建筑材料。 如: 砖坯。砖瓦。砖砚(制成的砚)。

②. 形状像砖的东西。 如: 茶砖。冰砖。

引玉抛砖分字成语组词

折叠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