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ěndàozhì

本末倒置

拼音 běn mò dào zhì 怎么读

注音 ㄅㄣˇ ㄇㄛˋ ㄉㄠˋ ㄓˋ

感情 中性

近义词 背本趋末 舍本逐末 轻重倒置 舍本求末

反义词 正本溯源 按部就班 循序渐进 以一持万 本末相顺

本末倒置的意思

折叠展开

本:树根;比喻事物的根本;末:树梢;比喻事物的枝节;置:放置。
形容把主要的和次要的;重要的和不重要的;本质的和非本质的弄颠倒了。

出处金 无名氏《绥德州新学记》:“而牧之者当奉教化宣之于民……然非知治之番,则亦未尝不本末倒置。”

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定语;比喻弄错了事物的轻重主次。

例子该简者你却详而不简,该详者你又简而不详。本末倒置,批评你还不愿意?乱弹琴!(曲波《林海雪原》一二)

正音”,读作“dào”,不能读作“dǎo”。

辨形”,不能写作“”。

辨析本末倒置”和“舍本逐末”;都有主次关系处理不当的意思。但“本末倒置”是指把主次的位置颠倒了;“舍本逐末”指丢掉主要的;追求次要的。

歇后语 木橛头作笆桩 —— 本末倒置

谜语 1.(谜底:本末倒置)
2. 瓶底朝天 (谜底:本末倒置)
3. 跋作序言 (谜底:本末倒置)

本末倒置的详细解释

折叠展开

【释义】

事物的先后次序颠倒。语本《礼记・大学》。后用“本末倒置”比喻不知事情的轻重缓急。△“轻重倒置

【典源】

《礼记・大学》

[1]之道,在明[2],在[3],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注解

[1]大学:博学。

[2]明德:至德,指人生之初所秉赋于天的最美善之德性。

[3]亲民:亲近民众,使民日新其德。

【典故】

“本末倒置”的“”就是根本的意思,“”是枝节末端的意思,所以这句成语的意思就是把根本的事忽略了,反而注重细微末端、较不重要的事。《礼记・大学》里有一句话说:“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就是在说明做一件事情,掌握本末终始、先后次序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因为一般人往往会有误本为末、倒末为本的疏失,所以就有“本末倒置”的说法。较早的书证是宋代大儒朱熹写给他的朋友吕伯恭的信,就提到:“昨所献疑本末倒置之病,明者已先悟其失……”等语,信中谈的就是先后次序颠倒的事情。另外一位宋代大儒陆九渊在〈与曾敬之〉信中也提到:“有其本,必有其末。未闻有本盛而末不茂者。若本末倒置,则所谓文亦可知矣。”大意是说事情都有本有末,没听过根本壮盛而枝节末端不茂盛的事。陆九渊的话更明白的表现出本末倒置的意思。清代王昶所写的〈新修州学之记〉说到:“当奉教化,宣之于民,……然非知治之审,则亦未尝不本末倒置。”意思是说为政者若不知宣扬教化于民,则常会本末倒置,失掉了应有的判断。从这些例子可以知道“本末倒置”是句常用的成语。“本末倒置”这句成语当就从〈大学〉文义演变而出,比喻不知事情的轻重缓急。

【书证】

  • 01.宋・朱熹〈答吕伯恭书〉其三九:“昨所献疑本末倒置之病,明者已先悟其失,不知近来所以开导之际,其先后次第复如何?”
  • 02.宋・陆九渊〈与曾敬之书〉:“有其本,必有其末。未闻有本盛而末不茂者。若本末倒置,则所谓文亦可知矣。”
  • 03.清・王昶《金石萃编・卷一五八・金五・新修州学之记》:“然非知治之审,则亦未尝不本末倒置。”
  • 04.《清史稿・卷一四二・刑法志一》:“是此法律,本当以治中国人为主。今乃依旧律别辑中国人单行法,是视此新刑律专为外国人设矣。本末倒置,莫此为甚。”

【用法】

语义比喻不知事情的轻重缓急。

类别用在“不知轻重”的表述上。

例句

处理事情如果本末倒置,一定越弄越糟。

为了赚钱而牺牲身体健康,真是本末倒置

他这种做法根本就是本末倒置,怎能有效率呢?

不先去训练人员,却要求先添购设备,岂不是本末倒置

分解因式若不先记公式,就一味去作习题,岂非本末倒置

教育孩子就得从基本伦理教起,光讲究外表,就是本末倒置

这种不重视问题症结,却只在细微末处大作文章,就是本末倒置

我们的经费十分有限,所以做事得考虑轻重缓急,不允许本末倒置

古人说:“物有本末,事有终始。”就是告诉我们做事不能本末倒置

老板行事有些本末倒置,该严格的他马马虎虎,可随意的他又吹毛求疵。

【辨识】

同义“本末倒置”及“轻重倒置”都有将事物主次弄反的意思。

异义“本末倒置”除用在事物轻重的错置外,另可用于因果关系的错置;“轻重倒置”则仅用于事物轻重的倒置。

形音末,音,事物的细节。不可写作“”。

例句
本末倒置轻重倒置例句
分解因式若不先记公式,就一味去作习题,岂非本末倒置
视工作为重而忽视身体健康,正是本末倒置的做法。

本末倒置的翻译

折叠展开
  1. place the unimportant before the important
  2. 本末を転倒する
  3. стáвить с ног нá голову
  4. mettre la charrue devant les boeufs(prendre le secondaire pour le principal)

本末倒置字义分解

折叠展开

读音(běn), 木部,共5画

①. 草木的根。 如: 本草(泛指中药)。无本之木。

②. 事物的根源,与“末”相对。 如: 本末(头尾;始终)。根本(根源;彻底;本质上)。

③. 草的茎,树的干。 如: 草本植物。

④. 中心的,主要的。 如: 本部。本体。

⑤. 原来。 如: 本来。本领。

⑥. 自己这方面的。 如: 本国。本身。本位。本分(fèn )。

读音(mò), 木部,共5画

①. 尖端,梢。 如: 末梢。末端。秋毫之末(毫毛尖端)。

②. 最后,终了。 如: 末了(liǎo )。末尾。末日。末代。穷途末路。

③. 非根本的,次要的,差一等的。 如: 末业。末技。舍本逐末。

④. 碎屑。 如: 末子。碎末。

⑤. 传统戏剧角色名,一般扮演中年以上男子。 如: 正末。副末。外末。末本(以男角主唱的杂剧)。

读音(dǎo,dào), 人部,共10画

㈠ 倒 [ dǎo ]

①. 竖立的东西躺下来。 如: 摔倒。墙倒了。倒塌。倒台。打倒。卧倒。

②. 对调,转移,更换,改换。 如: 倒手。倒换。倒车。倒卖。倒仓。倒戈。

㈡ 倒 [ dào ]

①. 位置上下前后翻转。 如: 倒立。倒挂。倒影。倒置。

②. 把容器反转或倾斜使里面的东西出来。 如: 倒水。倒茶。

③. 反过来,相反地。 如: 倒行逆施。反攻倒算。倒贴。

④. 向后,往后退。 如: 倒退。倒车。

⑤. 却。 如: 东西倒不坏,就是旧了点。

读音(zhì), 网部,共13画

①. 放,摆,搁。 如: 安置。布置。置放。置身。位置。置信。置评。置疑。置辩。推心置腹。置若罔闻。置之度外。

②. 设立,设备。 如: 装置。设置。

③. 购买。 如: 添置。置办。置备。置买。

本末倒置分字成语组词

折叠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