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òuwǎngzhī

漏网之鱼

拼音 lòu wǎng zhī yú 怎么读

注音 ㄌㄡˋ ㄨㄤˇ ㄓ ㄩˊ

繁体 漏網之魚

感情 贬义

近义词 亡命之徒 丧家之犬 漏网游鱼

反义词 瓮中之鳖 网中之鱼

漏网之鱼的意思

折叠展开

从网眼里漏出去的鱼。比喻侥幸逃脱的罪犯或敌人。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酷吏列传》:“网漏于吞舟之鱼。”

用法偏正式;作宾语;含贬义,用于罪犯。

例子他两个忙忙如丧家之狗,急急似漏网之鱼(元・郑廷玉《后庭花》第二折)

正音”,读作“lòu”,不能读作“lù”。

辨形”,不能写作“”。

辨析见“惊弓之鸟”。

谜语 开罗来信 (谜底:漏网之鱼)

故事 春秋时期,晋襄公打败秦国,俘虏秦将孟明视、白乙丙、西乞术。晋襄公听信母后冤仇宜解不宜结的教诲,放了三人。大将先轸及阳处父立刻带兵去追赶。孟明视三人早就跑到了黄河边,跳进打鱼的小船逃走,成为晋国的漏网之鱼。

漏网之鱼的详细解释

折叠展开

【释义】

从网眼中逃出去的鱼,比喻侥幸逃脱法网的人。语本《史记・卷一二二・酷吏列传・序》。后亦用“漏网之鱼”比喻惊慌逃窜的人。△“破觚为圜”、“斲雕为朴

【典源】

《史记・卷一二二・酷吏列传・序》

孔子曰:“导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导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老氏称:“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法令滋章,盗贼多有。”太史公曰:信哉是言也!法令者治之具,而非制治清浊之源也。昔天下之网尝密矣,然奸伪萌起,其极也,上下相遁,至于不振。当是之时,吏治若救火扬沸,非武健严酷,恶能胜其任而愉快乎!言道德者,溺其职矣。故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下士闻道大笑之”。非虚言也。汉兴,[1][2],网漏于[3],而吏治[4],不至于奸,[5][6]由是观之,在彼不在此。

注解

[1]破觚而为圜:削掉棱角,使它变得光滑圆润。比喻破除严刑峻法,使它变得简易。觚,音,多棱角的器物。圜,音yuán同“”。见“破觚为圜”。

[2]斲雕而为朴:去除雕饰而变为朴实。斲,音zhuó,去除。朴,同“”。见“斲雕为朴”。

[3]吞舟之鱼:能吞舟的大鱼。比喻犯大罪的人。见“吞舟之鱼”。

[4]烝烝:纯厚宽大。

[5]黎民:百姓、民众。

[6]艾安:宁息、安定。艾,音

【典故】

关于如何治民,孔子曾说:“用政令和刑罚来治理人民,人民只是苟且遵行,并无自发的知耻之心。如果用道德礼教来教导人民,人民不但能够知耻,而且能自发地改邪归正。”老子也说:“最好的治民之道,是有德于民,即使执政者不提自己的德政,人民却都有德行了。下等的治民之道,是有德于民,却不断地宣导自己的德政,深怕人民忘记,这样人民反而没有德行了。如果只依靠法令来治理人民,结果是法令越来越繁苛,窃盗罪犯反而越来越多。”太史公司马迁十分同意孔子和老子的想法,他认为法令不过是为政的工具,并非澄清吏治的根本之道。汉代初年,变严刑峻罚为宽简,法网疏阔的程度,甚至连能够吞舟的大鱼都可以逃脱,然而政治清明,没有什么作奸犯科的事情,人民的生活安定。从前的法令可以说非常严密,但是各种罪恶伪诈却纷纷出现。由此可知,治民之道在于教化,而不在于法令。后来“漏网之鱼”这个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于比喻侥幸逃脱法网的人,或比喻惊慌逃窜的人。

【书证】

  • 01.《京本通俗小说・冯玉梅团圆》:“希周道︰『承娘子志节自许,吾死亦瞑目。万一为漏网之鱼,苟延残喘,亦誓愿终身不娶,以答娘子今日之心。』”
  • 02.元・郑庭玉《后庭花》第二折:“他两个忙忙如丧家之狗,急急似漏网之鱼。”
  • 03.《醒世恒言・卷三・卖油郎独占花魁》:“忙忙如丧家之犬,急急如漏网之鱼。担渴担饥担劳苦,此行谁是家乡;叫天叫地叫祖宗,惟愿不逢鞑虏。正是:宁为太平犬,莫作乱离人。”
  • 04.《儒林外史》第五回:“幸得衙门后身紧靠著北城,几个衙役,先溜到城外,用绳子把张、范二位系了出去,换了蓝布衣服、草帽、草鞋,寻一条小路,忙忙如丧家之狗,急急如漏网之鱼,连夜找路回省城去了。”
  • 05.《镜花缘》第六六回:“二来自离本国,已如漏网之鱼,岂肯仍投火坑。”

【用法】

语义比喻侥幸逃脱法网的人。

类别用在“意外脱漏”的表述上。

例句

虽然警方展开大力扫荡,还是有一些漏网之鱼没被抓到。

高层决定严办所有吃案的失职人员,不许有任何漏网之鱼

警方将贩卖军火的走私集团一举成擒,没有漏网之鱼

在这次追捕行动中,警方使尽全力,终于使过去的漏网之鱼悉数就逮。

我们必须尽快把所有在逃嫌犯缉捕归案,不能让他们成为逍遥法外的漏网之鱼

语义比喻惊慌逃窜的人。

类别用在“仓皇逃跑”的表述上。

例句

知道后有追兵,他急如漏网之鱼,向山中逃去。

当年土匪来劫时,我们就像漏网之鱼,没命地逃离村庄。

一听到仇家正在搜捕他,他便急忙逃窜隐匿,有如丧家之犬、漏网之鱼

漏网之鱼的翻译

折叠展开
  1. escape unpunished
  2. непойманный враг

漏网之鱼字义分解

折叠展开

读音(lòu), 水部,共14画

①. 物体由孔或缝透过。 如: 壶里的水漏光了。漏风。渗漏。漏泄(❶水、光等流出或透出;❷泄露)。漏电(跑电)。

②. 泄露。 如: 走漏消息。漏底(泄露内情)。透漏。

③. 脱逃或无意放过。 如: 疏漏。遗漏。挂一漏万。漏网之鱼。

④. 〔~壶〕古代计时器,铜制有孔,可以滴水或漏沙,有刻度标志以计时间。简称“漏”,如“铜壶滴~”(亦称“铜壶刻漏”),“~尽更深”。

⑤. 中医指某些流出脓血黏液的病。 如: 崩漏(子宫大量出血的病)。痔漏。

读音(wǎng), 网部,共6画

①. 用绳、线等结成的捕鱼捉鸟的器具。 如: 鱼网。网罗。网开一面(喻用宽大的态度来对待)。网漏吞舟(喻法令太宽,使坏人漏网)。

②. 形状像网的东西。 如: 电网。发网。

③. 像网一样的纵横交错的组织或系统。 如: 网点。通信网。天罗地网。

④. 用网捕捉。 如: 网到一条大鱼。

⑤. 像网似的笼罩着。 如: 眼睛里网着红丝。

读音(zhī), 丿部,共3画

①.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 如: 赤子之心。

②.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 如: 缓兵之计。不速之客。莫逆之交。

③.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 如: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④.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 如: 置之度外。等闲视之。

⑤. 代词,这,那。 如: “之二虫,又何知”。

⑥. 虚用,无所指。 如: 久而久之。

⑦. 往,到。 如: “吾欲之南海”。

读音(yú), 鱼部,共8画

①. 脊椎动物的一类,生活在水中,一般有鳞和鳍,用鳃呼吸,冷血。 如: 鱼虾。鱼虫。鱼网。鱼跃。鱼贯(像鱼游一样先后相续)。鱼雁(书信,信息)。鱼米乡。鱼尾纹。鱼目混珠。鱼质龙文(喻虚有其表)。

②. 姓。

漏网之鱼分字成语组词

折叠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