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ánzhī

独木难支

拼音 dú mù nán zhī 怎么读

注音 ㄉㄨˊ ㄇㄨˋ ㄋㄢˊ ㄓ

繁体 獨木難支

感情 中性

近义词 孤掌难鸣 力不从心 回天乏术 势孤力单

反义词 一柱擎天 力挽狂澜 回天之力 砥柱中流

独木难支的意思

折叠展开

一根木头难以支撑起将要倒塌的大房子。比喻单薄的力量无法维持全局。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拉楞自欲坏,非一木所能支。”

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分句;比喻个人的力量单薄。

例子做任何事情都要依靠集体的 智慧和力量,因为独木难支,众人捧柴火焰高。

正音”,读作“nán”,不能读作“nàn”。

辨形”,不能写作“”。

谜语(谜底:独木难支)

故事 传说很久以前崂山李二拜别哥哥嫂子去昆仑山学艺,学成回家见家乡天旱,哥哥饿死,嫂子吃茅屋上的茅草度日,李二就去河边捡华达石来施行道法做饭,用脚点火被嫂子点破,从此就变成独腿瘸子,人们戏称他是独木难支的“铁拐李”

独木难支的详细解释

折叠展开

【释义】

比喻事情非常重大,非一人之力所能支持。#语本《慎子・知忠》。

【典源】

#《慎子・知忠》(据《群书治要》卷三七引)[1]

亡国之君,非一人之罪也;治国之君,非一人之力也。将治乱,在乎贤使任职,而不在于忠也,故智盈天下,泽及其君;忠盈天下,害及其国,故桀之所以亡,尧不能以为存。然而尧有不胜之善,而桀有运非之名,则得人与失人也。[2],盖非一木之枝也;[3],盖非一狐之皮也;治乱安危,存亡荣辱之施,非一人之力也。

注解

[1]典故或见于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

[2]廊庙之材:盖廊庙的建材。廊庙,指朝廷。

[3]狐白之裘:用狐腋下的白毛皮所制成的裘,既轻软又暖和,甚为难得,为世所珍。

参考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

任恺既失权势,不复自检括。或谓和峤曰:“卿何以坐视元裒败而不救?”和曰:“元裒如北夏门,拉攞自欲坏,非一木所能支。”

【典故】

很多事情,因为太过庞大繁重,不是一个人所能完成,需要众人共同合作一起来完成,就好像用一根木头撑不起来的东西,如果多用几根木头,就可以共同把它撑起来。在《慎子・知忠》中用了这样一个比喻︰“故廊庙之材,盖非一木之枝也。”意思就是说,盖廊庙那样庞大的建筑所需要的材料,不是一棵树木上的枝干所能完全提供的;同样的,一个国家的治乱安危,存亡荣辱,也不是君王一个人的能力所能承担,必须依赖其他朝臣同心协力。这就是“独木难支”的道理。后来“独木难支”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比喻事情非常重大,非一人之力所能支持。在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中,另有一个关于“独木难支”的故事︰晋朝的任恺(kǎi)与和峤(jiào)本来交好,后来任恺失去权势,有人就问和峤说︰“你们不是好朋友吗,为何你眼看著任恺失势,却不肯帮助他呢?”和峤回答︰“元裒(任恺之字)如北夏门,拉攞自欲坏,非一木所能支。” 意思就是说,任恺不知检点,自取败坏,就好像城门将要倒塌,不是用一根木头就能把它撑起来,同样的,以我个人之力,又怎么能帮助任恺重新得势呢?

【书证】

  • 01.《封神演义》第九三回:“因吾师叔在万仙阵死于姜尚之手,屡欲思报此恨,为独木难支,不能向前。”

【用法】

语义比喻事情非常重大,非一人之力所能支持。

类别用在“势孤力薄”的表述上。

例句

这件事情必须靠大家团结合作,一个人能力再大,也独木难支

王经理虽然能力很强,但是没有所有同仁的支持,他也独木难支

团队要靠大家一起维持,只靠团长一人辛苦出力,还是独木难支的。

公司经营出现危机,老总虽想要力挽狂澜,奈何独木难支,最后还是失败了。

大厦将倾,独木难支;同样地,国家的政治腐败,尽管有一两个忠臣,也免不了覆灭的命运。

独木难支的翻译

折叠展开
  1. One log cannot propupa tottering building
  2. одному не по силам

独木难支字义分解

折叠展开

读音(dú), 犬部,共9画

①. 单一,只有一个。 如: 独唱。独立。独霸。独裁。独创。独特。独辟蹊径(喻独创新风格或新方法)。独具慧眼(形容眼光敏锐,见解高超)。

②. 老而无子。 如: 鳏寡孤独。

③. 难道,岂。 如: “君独不见夫趣(趋)市者乎?”

④. 〔~孤〕复姓。

⑤. 语助词,犹“其”。 如: “弃君之命,,独谁受之?”

读音(mù), 木部,共4画

①. 树类植物的通称。 如: 树木。乔木。灌木。木石(树木和石头,喻没有知觉和情感的东西)。缘木求鱼。

②. 木料、木制品。 如: 木材。木器。木刻。木匠。木已成舟。

③. 棺材。 如: 棺木。

④. 质朴。 如: 木讷(朴实迟钝)。

⑤. 呆笨。 如: 木鸡。

⑥. 感觉不灵敏,失去知觉。 如: 麻木。

⑦. 中国古代乐器八音之一。

⑧. 姓。

读音(nán,nàn,nuó), 隹部,共10画

㈠ 难 [ nán ]

①. 不容易,做起来费事。 如: 难处。难度。难点。难关。难熬。难耐。难产。难堪。难题。难以。难于。困难。畏难。急人之难。

②. 不大可能办到,使人感到困难。 如: 难免。难为。难保。难怪。难倒(dǎo )。难道。难能可贵。

③. 不好。 如: 难听。难看。

㈡ 难 [ nàn ]

①. 灾祸,困苦。 如: 难民。灾难。遇难。逃难。殉难。患难。遭难。避难。排扰解难。

②. 仇怨。 如: 排难解纷。

③. 诘责,质问。 如: 发难。非难。责难。

㈢ 难 [ nuó ]

①. 古同“傩”。

读音(zhī), 支部,共4画

①. 撑持,伸出,竖起。 如: 支撑。支援。体力不支。

②. 受得住。 如: 乐不可支。

③. 领款或付款。 如: 支付。

④. 调度,指使。 如: 支使。支应。支着儿。

⑤. 附属于总体的一个部分。 如: 总支。支流。支离。

⑥. 〔地~〕历法中用的十二个字。 如: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⑦. 量词。 如: 一支笔。

独木难支分字成语组词

折叠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