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uīzhī

立锥之土

拼音 lì zhuī zhī tǔ 怎么读

注音 ㄌㄧˋ ㄓㄨㄟ ㄓ ㄊㄨˇ

繁体 立錐之土

感情 中性

近义词 立锥之地

立锥之土的意思

折叠展开

立锥:插锥子。
插锥尖的一点地方。形容能容身的极小地方。

出处曹冏《六代论》:“子弟无尺寸之封,功臣无立锥之土。”

用法作主语、宾语;指小地方。

立锥之土的详细解释

折叠展开

【释义】

即“立锥之地”。见“立锥之地”条。

【典故】

此处所列为“立锥之地”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庄子是战国时代的思想家,提倡自然无为、逍遥自在的人生观,政治上则祟尚无为而治,因此对儒家的礼教规范与追求王天下的理念加以抨击。〈盗跖〉一篇则是藉著一位名叫跖的古代大盗之口,来发表反儒家的言论。文中叙述盗跖是鲁国贤人柳下惠的弟弟,但却和哥哥高尚的品德不同,他带著手下到处抢人钱财,掳人妇女,以暴力横行天下,所到之处都引起当地的恐慌,人民叫苦连天。孔子看不过这种行为,前去规劝他,说他既长得高大英俊,又聪明勇敢,沦为盗贼实在太可惜了,我愿意帮你出使各地,建立属于你自己的城池,尊你为诸侯,以成圣人之道。盗跖听了不但不接受,还勃然大怒地说:“你这分明是在收买我,自己有了大城有何用处?尧舜汤武等古代君王拥有全天下,他们的子孙现在又在何处?柳下惠和孔子并非同时代,而盗跖也无法证实是否真有其人。本篇是寓言性质,庄子籍这篇故事表达自己崇尚自由无为的观念。文中使用「无置锥之地”来形容尧舜汤武的子孙现在的处境,像连竖立一根锥子这样小的地方都没有。后来“立锥之地”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比喻极微小的地方。

【书证】

  • 01.《三国志・卷一六・魏书・任苏杜郑仓传・仓慈》:“旧大族田地有余,而小民无立锥之土;慈皆随口割赋,稍稍使毕其本直。”

立锥之土的翻译

折叠展开
  1. a space just enough for the point of a drill

立锥之土字义分解

折叠展开

读音(lì), 立部,共5画

①. 站,引申为竖起来。 如: 立正。立柜。立足(a.站得往脚;b.处于某种立场)。立场。屹立。顶天立地。

②. 做出,定出。 如: 建立。设立。树立。立意。立此存照。

③. 存在,生存。 如: 自立。独立。势不两立。

④. 马上,即刻。 如: 立时。立刻。立等。

⑤. 姓。

读音(zhuī), 钅部,共13画

①. 一头尖锐,可以扎窟窿的工具。 如: 锥子。针锥。锥处囊中(锥子放在口袋里,锥尖就会露出来。喻有才智的人终能显露头角)。锥刀之末(喻微小的利益。亦作“锥刀之利”)。

②. 像锥子的东西。 如: 毛锥(毛笔)。改锥。

③. 用锥子形的工具钻。 如: 锥探。

读音(zhī), 丿部,共3画

①.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 如: 赤子之心。

②.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 如: 缓兵之计。不速之客。莫逆之交。

③.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 如: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④.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 如: 置之度外。等闲视之。

⑤. 代词,这,那。 如: “之二虫,又何知”。

⑥. 虚用,无所指。 如: 久而久之。

⑦. 往,到。 如: “吾欲之南海”。

读音(tǔ), 土部,共3画

①. 地面上的泥沙混合物。 如: 土壤。黄土。

②. 疆域。 如: 国土。领土。

③. 本地的,地方性的。 如: 故土。

④. 民间生产的(区别于“洋”)。 如: 土方(民间流传的药方,亦称“偏方”)。

⑤. 不合潮流。 如: 土气。

⑥. 未熬制的鸦片。 如: 烟土。

⑦. 中国古代乐器八音之一。

⑧. 中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于青海省。 如: 土族。

⑨. 姓。

立锥之土分字成语组词

折叠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