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ěngzhīzhì

等夷之志

拼音 děng yì zhī zhì 怎么读

注音 ㄉㄥˇ ㄧˋ ㄓ ㄓˋ

等夷之志的意思

折叠展开

等夷:匹敌。
指臣下僭越朝廷之心。即夺权篡位之野心。

出处《北史・周宗室传论》:及文后崩殂,诸子冲幼,群公怀等夷之志,天下有去就之心,卒能变魏为周,捍危获者,护之力也。

等夷之志字义分解

折叠展开

读音(děng), 竹部,共12画

①. 古代指顿齐竹简(书)。

②. 数量、程度相同,或地位一般高。 如: 相等。平等。等于。等同。等值。等量齐观。

③. 表示数量或程度的级别。 如: 等级。等次。等第。等而下之。

④. 特指台阶的级。

⑤. 种,类。 如: 这等事。

⑥. 表示同一辈份的多数人。 如: 我等。尔等。

⑦. 表示列举未尽,或用于列举煞尾。 如: 北京、上海等地。

⑧. 候,待。 如: 等候。等待。

⑨. 待到。 如: 等我写完。

⑩. 同“戥”。

读音(yí), 大部,共6画

①. 中国古代称东部的民族。 如: 东夷。九夷(古时称东夷有九种)。

②. 中国旧时指外国或外国的。 如: 华夷杂处(chǔ ㄔㄨˇ)。

③. 平,平坦,平安。 如: 化险为夷。

④. 弄平。 如: 夷为平地。

⑤. 消灭。 如: 夷灭。族夷(诛杀犯罪者家族)。

⑥. 等辈。 如: “诸将皆陛下故等夷”。

⑦. 古代的锄类工具。

⑧. 古同“怡”,喜悦。

⑨. 古同“痍”,创伤。

⑩. 姓。

读音(zhī), 丿部,共3画

①.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 如: 赤子之心。

②.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 如: 缓兵之计。不速之客。莫逆之交。

③.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 如: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④.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 如: 置之度外。等闲视之。

⑤. 代词,这,那。 如: “之二虫,又何知”。

⑥. 虚用,无所指。 如: 久而久之。

⑦. 往,到。 如: “吾欲之南海”。

读音(zhì), 心部,共7画

①. 意向。 如: 志愿。志气。志趣(志向和兴趣)。志士(有坚决意志和高尚节操的人)。志学。

②. 记在心里。 如: 志喜。志哀。永志不忘。

③. 记载的文字。 如: 杂志。志怪(记载怪异的事)。

④. 记号。 如: 标志。

⑤. 〈方〉称轻重,量长短、多少。 如: 志子。用碗志志。

⑥. 姓。

等夷之志分字成语组词

折叠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