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ìzhīnǎohòu

置之脑后

拼音 zhì zhī nǎo hòu 怎么读

注音 ㄓˋ ㄓ ㄋㄠˇ ㄏㄡˋ

繁体 置之腦後

感情 贬义

近义词 置之不理 置身事外

反义词 念念不忘 言犹在耳

置之脑后的意思

折叠展开

放在一边不再想起。

出处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六回:“孔黄二人自问无愧,遂亦置之脑后。”

用法偏正式;作谓语;含贬义。

例子贾家三兄弟自从拜在姚拨贡名下,便把这孟老夫子置之脑后(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十四回)

歇后语 1. 床上放枕头 —— 置之脑后
2. 大姑娘的辫子 —— 置之脑后

谜语 枕头 (谜底:置之脑后)

置之脑后的详细解释

折叠展开

【释义①】

不注意,不放在心上。《文明小史・第六回》:“孔黄二人自问无愧,遂亦置之脑后。”

【释义②】

不注意,不放在心上。《见《文明小史・第六回》:“孔黄二人自问无愧,遂亦置之脑后。”

参见“置之度外”。

置之脑后的翻译

折叠展开
  1. banish from one's mind(ignore and forget)
  2. выбрасывать из головы(оставлять без внимания)

置之脑后字义分解

折叠展开

读音(zhì), 网部,共13画

①. 放,摆,搁。 如: 安置。布置。置放。置身。位置。置信。置评。置疑。置辩。推心置腹。置若罔闻。置之度外。

②. 设立,设备。 如: 装置。设置。

③. 购买。 如: 添置。置办。置备。置买。

读音(zhī), 丿部,共3画

①.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 如: 赤子之心。

②.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 如: 缓兵之计。不速之客。莫逆之交。

③.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 如: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④.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 如: 置之度外。等闲视之。

⑤. 代词,这,那。 如: “之二虫,又何知”。

⑥. 虚用,无所指。 如: 久而久之。

⑦. 往,到。 如: “吾欲之南海”。

读音(nǎo), 肉部,共10画

①. 高等动物神经系统的主要部分,在颅腔里,主管感觉和运动。人脑又是思想记忆等心理活动的器官。 如: 脑髓。脑子(❶脑;❷指思考、记忆等能力)。脑筋。脑海。脑际。脑壳。脑颅。脑神经。脑下垂体。脑积水。脑溢血。电脑。

②. 头。 如: 脑袋。脑壳。头昏脑胀。脑满肠肥。

③. 形状或颜色像脑的东西。 如: 豆腐脑儿。

④. 指从物体中提炼出的精华部分。 如: 樟脑。薄荷脑。

读音(hòu), 口部,共6画

①. 君主;帝王。 如: 商之先后(先王)。

②. 帝王的正妻。 如: 皇后。太后。

③. 诸候。《書•舜典》:“肆覲東后。”

④. 指空间在背面,反面的,与“前”相对。 如: 后窗户。后面。后学。后缀。后进。

⑤. 时间较晚,与“先”相对。 如: 日后。后福。后期。

⑥. 指次序,与“前”相对。 如: 后排。后十名。

⑦. 子孙。 如: 后辈。后嗣。后裔。后昆。无后(没有子孙)。

⑧. 姓。

置之脑后分字成语组词

折叠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