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ìngfán

自命不凡

自命不凡的意思

折叠展开

自称自己不平常(凡:平凡;平常)。
形容自高。

出处清・淮阴百一居士《壶天录》:“娄县沈童者,年甫冠,习帖括,自命不凡,有太阿出匣遽化长虹之概。”

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例子你有多大本事,不要自命不凡,谁也瞧不起。

歇后语 黄鼠狼戴缨帽儿 —— 自命不凡

谜语 我是仙人 (谜底:自命不凡)

自命不凡的详细解释

折叠展开

【释义】

形容自以为聪明、不平凡。※语或出《聊斋志异・卷九・杨大洪》。△“孤芳自赏

【典源】

※《聊斋志异・卷九・杨大洪》

大洪杨先生涟,[1]为楚名儒,自命不凡。科试后,闻报优等者,时方食,含哺出问:“有杨某否?”答云:“无。”不觉嗒然自丧,咽食入鬲,遂成病块,噎阻甚苦。众劝令录遗才;公患无赀,众醵十金送之行,乃强就道。夜梦人告之云:“前途有人能愈君疾,宜苦求之。”临去,赠以诗,有“江边柳下三弄笛,抛向江心莫叹息”之句。明日途次,果见道士坐柳下,因便叩请。道士笑曰:“子误矣,我何能疗病?请为三弄可也。”因出笛吹之。公触所梦,拜求益切,且倾囊献之。道士接金,掷诸江流。公以所来不易,哑然惊惜。道士曰:“君未能恝然耶?金在江边,请自取之。”公诣视果然。又益奇之,呼为仙。道士漫指曰:“我非仙,彼处仙人来矣。”赚公回顾,力拍其项曰:“俗哉!”公受拍,张吻作声,喉中呕出一物,堕地堛然,俯而破之,赤丝中裹饭犹存,病若失。回视道士已杳。

注解

[1]微时:微贱的时候,指尚未显贵时。

【典故】

《聊斋志异》是清代著名的志怪小说,为蒲松龄所作。“聊斋”是蒲松龄的书房,“志异”则是记录神鬼怪异之事。蒲松龄热衷功名,参加科举考试却屡次失败,后以教书为业,过著清苦的生活。蒲松龄对于民间传说十分热衷,他喜爱听人讲述神鬼故事,只要一听到有趣的故事,就会赶紧提笔写下。四方的同好知道了这个情形,也常将自己听到的故事写下寄给蒲松龄,做为他创作的素材。久而久之,便为创作《聊斋志异》打下了基础。而蒲松龄处理这些民间传说时,除改口语为文言之外,大体保留其本来面貌,故本书亦可做为研究当时社会背景的参考资料。在〈杨大洪〉中,蒲松龄叙述了杨涟的故事。杨涟确有其人,明朝人,号大洪,个性磊落有节操,官至左副御史。天启四年,杨涟上书弹劾阉党魏忠贤,次年被陷害入狱而死,在湖北一带流传著大量有关他的传说。相传,杨涟在未显达之时,已是湖北有名的文人,自视甚高。他因噎成病,梦见一神仙要他去江边的柳树下,找一个吹笛的人。隔天,杨涟到了江边,果然见到一名道士吹笛,便将身上的金子全给他,请他帮忙治病。道士却将金子全丢到江中,杨涟看了觉得十分可惜。道士本是仙人,想度杨涟成仙,见他尘念未消,只好作罢,便用力的拍杨涟的后颈,把他的病治好了。文末,蒲松龄藉异史氏之笔评论道:“与其让天上多一个仙人,不如让人间多一个圣人。”文中提到杨涟“自命不凡”,这句成语常被用来形容自以为聪明、不平凡。

【书证】

  • 01.元・陆文圭〈送家铉翁序〉:“如家君铉翁辉和尔氏,……。幼颖悟,自命不凡。脱去纨裤,习修孔氏之业。”
  • 02.清・李光地《榕村语录・卷二九・诗文一》:“不是不要风骨、学问,如一般铜器,必竟有几片朱砂、翡翠瘢点,方可耐人摩挲。只是诗文之本不在此,且此事要推到志向上去。韩、柳、欧阳诸人,都有自命不凡的意思,有此一段,才有些光景气魄。”
  • 03.《聊斋志异・卷九・杨大洪》:“大洪杨先生涟,微时为楚名儒,自命不凡。”(源)
  • 04.清・袁枚《随园诗话补遗》卷九:“骆佩香孀居后,〈咏月〉云:『不是嫦娥甘独处,有谁领袖广寒宫?』余喜其自命不凡,大为少妇守寡者生色。”

【用法】

语义形容自以为聪明、不平凡。

类别用在“得意自满”的表述上。

例句

他恃才傲物,自命不凡,交不到朋友是预料中事。

从小他就自命不凡,始终要求自己在众人中出人头地。

才听算命先生说他命带富贵,他竟然就自命不凡起来。

她是有条件自命不凡,年纪轻轻的就得了两面奥运金牌。

虽然他已是这领域的权威,然而为人谦虚,从不自命不凡

稍有一点成就就自命不凡起来的人,往往会被讥为井底之蛙。

他真是初生之犊不畏虎,竟自命不凡地把这些名家作品评得一文不值。

自命不凡的翻译

折叠展开
  1. be very much conceited
  2. しょってる,うぬぼれている
  3. быть о себе слишком высокого мнения
  4. se croire sorti de la cuisse de Jupiter(se prendre pour un phénix)

自命不凡字义分解

折叠展开

读音(zì), 自部,共6画

①. 本人,己身。 如: 自己。自家。自身。自白。自满。自诩。自馁。自重(zhòng )。自尊。自谦。自觉(jué )。自疚。自学。自圆其说。自惭形秽。自强不息。

②. 从,由。 如: 自从。自古以来。

③. 当然。 如: 自然。自不待言。自生自灭。放任自流。

④. 假如。 如: 自非圣人,外宁必有内忧。

读音(mìng), 口部,共8画

①. 动植物的生活能力。 如: 生命。救命。逃命。拼命。命脉。性命。相依为命。

②. 迷信认为生来就注定的贫富、寿数等。 如: 天命。命相(xiàng )。命运(a.迷信指生死、贫富和一切遭遇;b.喻发展变化的趋向,如“人民一定能掌握自己的命命”)。

③. 上级对下级的指示。 如: 奉命。遵命。命令。使命。

④. 给予(名称等)。 如: 命名。命题。命意。

⑤. 指派,使用。 如: 命官。

读音(bù,fǒu), 一部,共4画

㈠ 不 [ bù ]

①. 副词。

②.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 如: 不去。不多。不法。不料。不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不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不学无术。不速之客。

③. 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 如: 不,我不知道。

④. 用在句末表疑问。 如: 他现在身体好不?

㈡ 不 [ fǒu ]

①. 古同“否”,不如此,不然。

读音(fán), 几部,共3画

①. 平常的,不出奇的。 如: 平凡。凡庸。凡夫俗子。

②. 指人世间(宗教或迷信的说法)。 如: 凡尘。凡心。

③. 所有的。 如: 凡年满十八岁的公民,都有选举权与被选举权。凡是。

④. 总共。 如: 全书凡二十八卷。

⑤. 大概,要略。 如: 大凡。凡例。发凡(陈述全书或某一学科的要旨)。

⑥. 中国古代乐谱的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4”。

自命不凡分字成语组词

折叠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