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īngxióngyòngzhī

英雄无用武之地

拼音 yīng xióng wú yòng wǔ zhī dì 怎么读

注音 ㄧㄥ ㄒㄩㄥˊ ㄨˊ ㄩㄥˋ ㄨˇ ㄓ ㄉㄧˋ

繁体 英雄無用武之地

感情 贬义

近义词 怀才不遇 龙困浅滩

反义词 人尽其才 大展宏图

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意思

折叠展开

比喻有才能却没地方或机会施展。

出处宋・司马光《资治通鉴・汉献帝建安十三年》:“英雄无用武之地,故豫州遁逃至此。”

用法主谓式;作宾语;含贬义。

例子齐先生之所以英雄无用武之地,岂不是当时腐败的社会所造成的吗?(沙叶新《陈毅市长》)

歇后语 武松打兔子 —— 英雄无用武之地

谜语 张飞钻进树洞里 (谜底:英雄无用武之地)

故事 公元208年,曹操率大军南征荆州,刘琮投降曹操,刘备不忍心拿下荆州就只好去东吴联合孙权。诸葛亮在柴桑劝说孙权,说刘备考虑同刘表的关系才落得英雄无用武之地。他希望孙权能够与联合起来共同对付曹操。

英雄无用武之地的详细解释

折叠展开

【释义】

人虽有才能,却无施展的机会。语本《三国志・卷三五・蜀书・诸葛亮传》。△“怀才不遇

【典源】

《三国志・卷三五・蜀书・诸葛亮传》

先主至于夏口。亮曰:“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时权拥军在柴桑,观望成败,亮说权曰:“海内大乱,将军起兵,据有江东,刘豫州亦收众汉南,与曹操并争天下。[1][2],略已平矣,遂破[3],威震四海。英雄无所用武,故[4]遁逃至此。将军量力而处之:若能以[5]之众,与[6]抗衡,不如早与之绝;若不能[7],何不[8]束甲,[9]而事之!今将军外托服从之名,而内怀犹豫之计,事急而不断,祸至无日矣!”权曰:“苟如君言,刘豫州何不遂事之乎?”亮曰:“田横,齐之壮士耳,犹守义不辱,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慕仰,若水之归海,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安能复为之下乎!”权勃然曰:“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吾计决矣!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然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亮曰:“豫州军虽败于长阪,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刘琦合江夏战士亦不下万人。曹操之众,远来疲弊,闻追豫州,轻骑一日一夜行三百余里,此所谓『彊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者也,故兵法忌之,曰『必蹶上将军』,且北方之人,不习水战;又荆州之民附操者,偪兵势耳,非心服也。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与豫州协规同力,破操军必矣。操军破,必北还,如此则荆、吴之势彊,鼎足之形成矣。成败之机,在于今日。”权大悦,即遣周瑜、程普、鲁肃等水军三万,随亮诣先主,并力拒曹公。

注解

[1]操:曹操(公元155—220),字孟德,小字阿瞒,东汉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县)人。有雄才,多权诈,能文学。起兵击黄巾,讨董卓,渐次剪削诸雄,自为丞相,拜大将军,爵魏公,旋进爵魏王,加九锡。后卒于洛阳,子丕篡汉。追谥武帝,庙号太祖。

[2]芟夷大难:戡除乱贼。芟,音shān

[3]荆州:汉所置的十三刺史部之一。地处长江中游,三国至南北朝时代是政治、军事的重地。辖地约今湖北湖南两省及河南省西南部。

[4]豫州:指刘备(公元161—223),字玄德,河北涿县人,汉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为三国蜀汉开国君王。东汉灵帝末年,讨黄巾贼有功,遂为安喜县尉。密诛曹操不成,潜逃。三顾茅庐始得诸葛亮辅佐。后与孙权联合大败曹操于赤壁,取得益州与汉中,自立为汉中王。公元二二一年,于成都即位称帝,国号汉,年号建章。伐东吴兵败,损失惨重,退回白帝城,因病崩逝,享年六十二,谥号昭烈帝,史称为“刘先主”。

[5]吴、越:今江苏省、浙江省之地。

[6]中国:上古时代,汉族文化发源黄河流域,以为居天下之中,故称其地为“中国”。后各朝疆土渐广,凡所辖境,皆称为“中国”。此指东汉。

[7]当:通“”,音dǎng,匹敌、抵抗。

[8]案兵:止兵不动。

[9]北面:古时臣子面向北方朝见天子,故以北面代替臣子的地位。此指向曹操称臣。

【典故】

一个英雄身负高强武艺,却没有可以施展的地方,自然是相当郁闷不得志,所以“英雄无用武之地”便是形容一个人虽有才能,却没有施展的机会。《三国志・卷三五・蜀书・诸葛亮传》记载了诸葛亮于赤壁之战前游说孙权的经过。当时曹派大军南下,攻下荆州,逼近东吴,情势危急,诸葛亮请求孙权出兵,与刘备合作,共同抵御曹军。言谈中,诸葛亮说刘备兵败逃亡,虽是英雄,但迫于形势,使得才能抱负无法施展,正是“英雄无用武之地”。“英雄无用武之地”多用于慨叹,可以自叹,也可以叹人或物。例如:“我的专长虽是篮球,但只要队友不能合作,也就英雄无用武之地了。”此是自叹。至于叹人、叹物,后列“用法说明”诸“例句”,皆属之,可以参看。

【书证】

  • 01.宋・胡寅《斐然集・卷二四・诸葛孔明传》:“(诸葛)亮说(孙)权曰:『海内大乱,将军起兵据有江东,刘豫州亦收众汉南,与曹操并争天下。今操芟夷大难略已平定,遂破荆州,威震四海。英雄无用武之地,故豫州遁逃至此,将军量力而处之。……。』”
  • 02.《喻世明言・卷八・吴保安弃家赎友》:“唐兵陷于伏中,又且路生力倦,如何抵敌?李都督虽然骁勇,奈英雄无用武之地。”
  • 03.清・顾炎武〈形势论〉:“夫取天下者,必居天下之上游,而后可以制人;英雄无用武之地则事不集。”
  • 04.《醒世姻缘传》第一回:“这晁大舍原是挥霍的人,只因做了穷秀才的儿子,叫他英雄无用武之地。”

【用法】

语义人虽有才能,却无施展的机会。

类别用在“有才难施”的表述上。

例句

在拥挤的大都市里,跑车可说是英雄无用武之地

他的娱乐天分,在这保守的公司,可说是英雄无用武之地

他这个人才,在这小公司可说是龙困浅滩,英雄无用武之地

这个公司人才济济,表现机会却有限,难免有人感叹英雄无用武之地

公司现在由制造业转型为服务业,身为技术人员的小王,为了避免英雄无用武之地,他决定离开这家公司。

英雄无用武之地的翻译

折叠展开
  1. no scope for displaying one's abilities
  2. герою негде показáть свою доблесть

英雄无用武之地字义分解

折叠展开

读音(yīng), 艸部,共8画

①. 花。 如: 落英缤纷。

②. 才能出众,才能出众的人。 如: 英俊。群英荟萃。英才。英雄。英烈。

③. 精华,事物最精粹的部分。 如: 精英。英华。含英咀华。

④. 用羽毛做的矛饰。 如: 二矛重(chǒng )英。

⑤. 同“瑛”,似玉的美石。

⑥. 指“英国”。 如: 英文。

⑦. 姓。

读音(xióng), 隹部,共12画

①. 阳性的,与“雌”相对。 如: 雄性。雄鸡。雄狮。雄蕊。雄蜂。

②. 强有力的。 如: 雄壮。雄健。雄伟。雄厚。雄浑。雄劲。雄奇。雄踞。雄视。雄姿。雄心。雄关。雄图。雄辩。雄才大略。

③. 强有力的人或国家。 如: 雄杰(a.才能出众的人;b.才能出众)。雄俊。英雄。枭雄。奸雄。称雄。

读音(wú), 无部,共4画

①. 没有,与“有”相对;不。 如: 无辜。无偿。无从(没有门径或找不到头绪)。无度。无端(无缘无故)。无方(不得法,与“有方”相对)。无非(只,不过)。无动于衷。无所适从。

读音(yòng), 用部,共5画

①. 使人或物发挥其功能。 如: 使用。用心。用兵。用武。

②. 可供使用的。 如: 用品。用具。

③. 进饭食的婉辞。 如: 用饭。

④. 花费的钱财。 如: 费用。用项。用资。

⑤. 物质使用的效果。 如: 功用。有用之才。

⑥. 需要(多为否定)。 如: 不用多说。

⑦. 因此。 如: 用此。

读音(wǔ), 止部,共8画

①. 关于军事或技击的,与“文”相对。 如: 武装。武器。武警。武林。武坛。武生。武旦。武丑。武净。武举。

②. 勇猛,猛烈。 如: 英武。威武。武断。武士。武夫。

③. 半步,泛指脚步。 如: 步武。踵武。行(xíng )不数武。

④. 姓。

读音(zhī), 丿部,共3画

①.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 如: 赤子之心。

②.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 如: 缓兵之计。不速之客。莫逆之交。

③.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 如: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④.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 如: 置之度外。等闲视之。

⑤. 代词,这,那。 如: “之二虫,又何知”。

⑥. 虚用,无所指。 如: 久而久之。

⑦. 往,到。 如: “吾欲之南海”。

读音(dì,de), 土部,共6画

㈠ 地 [ dì ]

①. 人类生长活动的所在。 如: 地球(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地心说。

②. 地球或地球的某部分。 如: 地质。地壳。

③. 地球表面除去海洋、江河、湖泊的部分。 如: 陆地。地下。

④. 地球表面的土壤。 如: 土地。田地。地政。地主。

⑤. 地球上的一个区域。 如: 地区。此地。

⑥. 建筑材料铺成的平面。 如: 地板。地毯。

⑦. 所在空间或区域的部位。 如: 地点。目的地。

⑧. 人在社会关系中所处的位置。 如: 易地以处。

⑨. 表示思想或行动的某种活动领域。 如: 见地。境地。心地。

⑩. 底子。 如: 质地。

㈡ 地 [ de ]

①. 结构助词,用在词或词组之后表示修饰后面的谓语。 如: 慢慢地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