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uēsāoyǎng

隔靴搔痒

拼音 gé xuē sāo yǎng 怎么读

注音 ㄍㄜˊ ㄒㄩㄝ ㄙㄠ ㄧㄤˇ

繁体 隔靴搔癢

感情 贬义

近义词 不得要领 劳而无功

反义词 鞭辟入里 一语破的

隔靴搔痒的意思

折叠展开

隔着靴子挠痒痒。原为禅宗用语;比喻领会佛理不够透彻;未能悟境触机。后比喻说话写文章没有抓住主题;不中肯;不贴切;或做事没有抓住关键;不解决问题。

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康山契稳禅师》:“曰:‘恁么则识性无根去也?’师曰:‘隔靴搔痒。’”

用法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例子批语家也必须深入生活,否则,隔靴搔痒的事情,总是难免的吧!(秦牧《鲜荔枝和干荔枝》)

正音”,读作“sāo”,不能读作“zǎo”。

隔靴搔痒的详细解释

折叠展开

【释义】

”同“”。“隔靴搔痒”即“隔靴搔痒”。见“隔靴搔痒”条。

【典故】

此处所列为“隔靴搔痒”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隔靴搔痒”指隔著靴子抓痒,这种做法总是难以搔到痒处,所以这句成语可以用来比喻不切实际,未能掌握要点。这应是从生活体验衍生的成语。比较早的文献资料,见于《景德传灯录・卷二二・福州康山契稳法宝大师》:“问:『圆明湛寂非师旨,学人因底却勿明。』师曰:『辨得未?』僧曰:『恁么即识性无根去也。』师曰:『隔靴搔痒。』”这段话大概的意思是说,有位僧人向法宝大师请示问题,在问答终了时,大师便问僧人都弄明白了吗?僧人以“识性无根”回答。大师认为这位僧人并未洞澈领悟,所以说他:“隔靴搔痒。”宋代严羽《沧浪诗话・诗法》也有“意贵透彻,不可隔靴搔痒”的说法,是指诗歌的作法要使题旨明晰,不可漫无主题,抓不著重点,意思也是比喻不切实际。

【书证】

  • 01.《五灯会元・卷八・康山契稳禅师》:“(康山契稳法宝禅师)曰:『恁么则识性无根去也。』师曰:『隔靴搔痒。』”
  • 02.宋・严羽《沧浪诗话・诗法》:“意贵透彻,不可隔靴搔痒。”

隔靴搔痒的翻译

折叠展开
  1. scratch an itch from outside the boot

隔靴搔痒字义分解

折叠展开

读音(gé), 阜部,共12画

①. 遮断。 如: 隔开。隔离。隔绝。隔断。阻隔。

②. 相去有一段距离。 如: 隔壁。隔年。隔行(háng )。隔岸观火(喻见人遇到困难,漠不关心,采取观望或看热闹的态度)。隔墙有耳。

③. 思想感情有距离。 如: 隔阂。隔膜。隔心。

读音(xuē), 革部,共13画

①. 有长筒的鞋。 如: 靴子。马靴。皮靴。棉靴。

读音(sāo), 手部,共12画

①. 挠,用手指甲轻刮。 如: 搔痒。搔头。隔靴搔痒。

②. 古同“骚”,扰乱。

读音(yǎng), 疒部,共11画

①. 皮肤或黏膜受刺激需要抓挠的一种感觉。 如: 痒痒。刺痒。搔痒。手痒。痛痒。

隔靴搔痒分字成语组词

折叠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