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顺 反馈

复制 字帖

yǐng ㄧㄥˇ

彡部 共15画 左右结构 U+5F71
汉语字典

彡部

15画

12画

左右结构

ying

yǐng

形声字

JYIE

AFHHH

KSKP

62922

1758

5116

5F71

[251141251234333] 竖、横折、横、横、点、横、竖、横折、横、竖钩、撇、点、撇、撇、撇

影字概述

折叠展开

〔影〕字拼音是yǐng 部首是彡, 总笔画是15画。

〔影〕字是左右结构 五行属土。

〔影〕字仓颉码是AFHHH 五笔是JYIE 四角号码是62922 郑码是KSKP 中文电码是1758 区位码是5116

〔影〕字的UNICODE是5F71。 十进制为24433,UTF-32:00005f71,UTF-8:E5 BD B1。

〔影〕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一级汉字

〔影〕字属最常用字

〔影〕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常用字

〔影〕字的异体字是

影的笔顺

折叠展开

影的意思

折叠展开

yǐngㄧㄥˇ

基本解释

物体挡住光线时所形成的四周有光中间无光的形象,亦指不真切的形象或印象。人~。花~。倒~。幻~。~壁。~响。~射(借甲指乙,或暗指某人其事)。无~无踪。~~绰绰(模模糊糊,不真切)。捕风捉~。含沙射~(喻暗地里诽谤中伤)。

形象。摄~(照相)。留~。剪~。~印。~像。

描摹。~写。~抄。~宋本。

指“电影”~评。~院。~片。~视(电影和电视)。~坛。

详细解释

名词

1.形声。从彡,景声。彡( shān ),毛饰花边形。本义:影子;因挡住光线而投射的暗影。

2.同本义shadow; reflection

影,形影。 —— 《广韵》犹表之与影。 —— 《吕氏春秋·功名》吾日悠悠惭于影。 —— 《淮南子·修务》

3.字本作“

二子乘舟,汛汛其影。 —— 《诗·邶风·二子乘舟》。疏:“景,指舟影。”罔两问于景。 —— 《淮南子·道应》正日景以求地中。 —— 《周礼·大司徒》。释文:“景,本或作影。”影布石上,佁然不动。 —— 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影灯(点火取影的彩灯);影不离灯(紧密地连在一起);影形不离(形影不离。比喻关系密切);影柱(古代测日影、定时刻的表柱。引申指法规、标准);影表(即圭表。为古代测度日影的天文仪器);影子花(影踪);影兆(踪影);影附(谓如影附形);影神(迷信谓人影有神灵主之,故称);影从(如影随形。形容迅速依附、追随);影影(身影);影踪(身影,踪迹);湖光塔影;影娥池(汉代未央宫中池名。本凿以玩月,后以指清澈鉴月的水池)

4.图绘的佛像或人物肖像figure

三有佛影,焕若真容,相好具足,俨然如在。 —— 唐· 玄奘《大唐西域记》毁神影,坏屋舍。 —— 《南史》写了武松乡贯年甲,貌相模样,画影图形,出三千贯信赏钱。 —— 《水浒传》

影身(画像);影图(画像);影殿(寺庙中供奉神佛的殿堂);影室(影堂。寺庙道观供奉佛祖、尊师真影之处);影神(指遗像;画像)

5.照片 photograph。如:合影;影集。

6.痕迹,某物经过后留下的一条线或踪迹 trace。如:影子花(影踪);影迹(踪迹;线索)

动词

1.遮蔽;遮盖 screen。如:影屏(门内做屏障用的屏风);影蔽(掩蔽;隐匿)

2.影射 allude to。如:影子语(含蓄影射的言语、议论);影带(犹影射)

3.假冒pass oneself as

虽有富户,或投名于势要,以求影庇。 —— 《旧五代史·唐庄宗纪》

影射(假冒他人字号、招牌;以假充真);影庇(将户籍或土地财产虚挂在权势人家名下,以逃避徭役税收);影占(虚占人户或财产,使逃避赋役、税收)

4.隐藏hide

只见对面松林里影着一个人在那里舒头探脑价望。 —— 《水浒传》

影着(隐着;藏着);影射(暗中耍手腕)

5.照射radiate

朵朵祥光捧圣,影遍了世界。 —— 《西游记》

6.描摹;影印 photo-offset。如:影宋元本或校宋元本的书籍。

7.晃动shake

先把拳头虚影一影,便转身,却先飞起左脚,踢中了。 —— 《水浒传》

yǐngㄧㄥˇ

详细解释

1.光线被遮挡而造成的阴暗形象。

唐•李白〈月下独酌〉诗四首之一:“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人影、树影、阴影。

2.人、物的形象或图像。

《水浒传•第三一回》:“写了武松乡贯、年甲、相模样,画影图形,出三千贯信赏钱。”《红楼梦•第三一回》:“老太太和舅母那日想是才拜了影回来。”

摄影、背影、身影。

1.参见“影印”条。

2.仿照、描摹。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通变》:“汉之赋颂,影写楚世。”

这篇小说是影了此一真人实事所写成的。

3.掩蔽、隐藏。

《水浒传•第一六回》:“只见对面松林里影著一个人,在那里舒头探脑家望。”

yǐngㄧㄥˇ

详细解释

1.人或物体因遮住光线而投射成的阴暗形象。

人影、阴影、树影。

2.物体从反射物中显现出来的形象。

水中月影、顾影自怜。

3.形象;图像;相片。

留影、摄影。

4.指电影。

影评、影坛、影片。

5.临摹;仿照。

影本、影写、影印。

6.指影印。

影宋本。

7.隐藏;掩蔽。

草堆里影著一只鸡。

8.指皮影戏。

影戏。

9.姓。

影的康熙字典

折叠展开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寅集下 部首:彡部

武英殿刻本: 第872頁,第1

同文書局本: 第364頁,第19

標點整理本: 第309頁,第16

廣韻》、《集韻》、《正韻》:於丙切;《韻會》:於景切,𡘋英上聲。
廣韻》:形影。
集韻》:物之隂影也。
書・大禹謨》:惠迪吉,從逆凶,惟影響。〔傳〕若影之隨形,響之應聲。
列子・天道篇》:形動不生形而生影。
顏氏家訓》:《書・大禹謨》曰「惟影響」、《周禮・地官・大司徒》「土圭測影」、孟子曰「圖影失形」、《莊子・齊物論》云「罔兩問影」,如此等尤當爲光景之景。凡隂景者,因光而生,故卽謂爲景。
淮南子・天文訓》呼爲景柱,《廣雅》晷柱挂景,𡘋是也。至晉世,葛洪《字苑》始加彡爲影,音於景反;而世閒輒治《尚書》、《周禮》、《》、《》从葛洪字,甚爲失矣。
六書正譌》:影者,光景之類合。通用景,非。毛髮藻飾之事不當从彡,今槩从影。

又,漏影,刀名。
古今注》:漢文帝有百鍊、靑犢、漏影三刀。

又,躡影,馬名。
博物志》:躡影,秦良馬。

又,木名。
花木志》:瀛州有木,日中視之,一葉百影。

又,仄影,扇名。
事物紀原》:周昭王時,脩塗國獻丹鶴,以翅爲扇。一曰條融,一曰仄影。

又,叶倚兩切,音養。〈道藏歌〉:解散七𤣥祖,更法無中影;七化反自然,帝一同𤣥響。

集韻》:或書作𢒬

注解

〔影〕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寅集下,康熙部首是彡部

〔影〕字拼音是yǐng,左右结构,可拆字为景、彡,五行属

〔影〕字造字法是形声。从彡,景声。彡( shān ),毛饰花边形。本义是影子;因挡住光线而投射的暗影。

〔影〕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yǐng] ⑴ 物体挡住光线时所形成的四周有光中间无光的形象,亦指不真切的形象或印象⑵ 形象⑶ 描摹⑷ 指“电影”

影的康熙字典解释由超凡字典网整理。影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

影的说文解字

折叠展开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七上反切居影切頁碼216頁,第16

景光也。从日京聲。

附注段玉裁注:「光所在處,物皆有陰。」「後人名陽曰光,名光中之陰曰影,別製一字,異義異音」。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十三反切己皿反頁碼552頁,第1行,第1

景光也。從日京聲。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七上反切居影切古音第十部頁碼1214頁,第3許惟賢534頁,第2

景日灮也。

段注日字各本無。依《文𨕖》張孟陽〈七哀〉詩注訂。《火部》曰:光者,明也。《左傳》曰:光者遠而自他有燿者也。日月皆外光。而光所在處物皆有陰。光如鏡故謂之景。《車舝》箋云:景,明也。後人名陽曰光。名光中之陰曰影。別製一字。《異義》異音。斯爲過矣。《爾雅》、《毛詩》皆曰:景,大也。其引伸之義也。

从日。京聲。

段注居影切。古音在十部。讀如姜。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章太炎 (近代)

日光也。光引申訓大,故景亦訓大。

訓大者與京聲義近。

日光也。光訓大,故景亦訓大。影字《說文》無,乃俗字,正即作景。

日光也。光訓大,故景亦訓大(二字古義近)。影字《說文》無,或即景字。

白话解释

景,太阳的光。字形采用“日”作边旁,“京”是声旁。

字形解说

此字始見於篆文,字從日、京聲,在六書中屬於形聲。《說文》:「景,日光也。」段注:「日月皆外光,而光所在處物皆有陰,光如鏡,故謂之景。後人名陽曰光,名光中之陰曰影,別製一字。《爾雅》、《毛詩》皆曰:『景,大也。』其引伸之義也。」隸、楷字形均承篆文而來。

景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425頁,第9字
2陳昌治本第548頁,第1字
3黃侃手批第421頁
4說文校箋第273頁,第11字
5說文考正第263頁,第7字
6說文今釋第945頁,第3字
7說文約注第1632頁,第2字
8說文探原第3506頁,第2字
9說文集注第1397頁,第2字
10說文標整第168頁,第5字
11標注說文第271頁,第8字
12說文注箋第2188頁,第1字
13說文詁林第6788頁【補遺】第17012頁
14通訓定聲第3703頁,第1字
15說文義證第575頁【崇文】第2297頁
16說文句讀第877頁
17章授筆記第282頁,第6字
18古字詁林第六冊,第397頁,第3字
19古字釋要第652頁,第2字

影字的翻译

折叠展开
  1. shadow; image, reflection; photograph
  2. Schatten (S)
  3. ombre, image, film, photo, réflexion

影的字源字形

折叠展开

影(石经·汉·熹平石经) 石经 熹平石经

影(石经·唐·开成石经) 石经 开成石经

影(印刷字体·宋·广韵) 印刷字体 广韵

影(印刷字体·宋·增韵) 印刷字体 增韵

影(印刷字体·明·洪武正韵)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影(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