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顺 反馈

复制 字帖

bāo ㄅㄠ

艹部 共8画 上下结构 U+82DE
汉语字典

艹部

8画

5画

上下结构

bao

bāo

形声字

AQNB

TPRU

ERY

44712

5383

1690

82DE

[12235515] 横、竖、竖、撇、横折钩、横折、横、竖弯钩

苞字概述

折叠展开

〔苞〕字拼音是bāo 部首是艹, 总笔画是8画。

〔苞〕字是上下结构 五行属木。

〔苞〕字仓颉码是TPRU 五笔是AQNB 四角号码是44712 郑码是ERY 中文电码是5383 区位码是1690

〔苞〕字的UNICODE是82DE。 十进制为33502,UTF-32:000082de,UTF-8:E8 8B 9E。

〔苞〕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一级汉字

〔苞〕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次常用字

〔苞〕字的异体字是

苞的笔顺

折叠展开

苞的意思

折叠展开

bāoㄅㄠ

基本解释

花托下面像叶的小片。花~。~片。含~待放。

茂盛。竹~松茂。

详细解释

名词

1.形声。本义:席草,可制席子和草鞋。

2.同本义bulrush

苞,苞草也,南阳以为粗履。 —— 《说文》浸彼苞稂。 —— 《诗·曹风·下泉》

3.又。

浸彼包萧。浸彼苞蓍。系于包桑。 —— 《易·否》其高燥则生葴(zhēn,马兰)、菥( sī,麦的一种)、苞、荔(草名)。 —— 司马相如《子虚赋》

包屦(古人居丧所穿的一种草鞋)

4.苞片,花未开时包着花朵的变态叶bract

山桃发红萼,野蕨渐紫苞。 —— 南朝 宋· 谢灵运《酬从弟惠连》

含苞未放。

5.草木的根或茎干root or stem

苞有三蘖。 —— 《诗·商颂·长发》

苞桑(原指根深柢固的桑树;比喻牢固的根基);苞桑磐石(比喻极其坚固);苞桑戒(系于根深蒂固的事物上而求得的牢靠鉴戒)

形容词

草木茂盛,丛生growingin profusion

苞,丰也。 —— 《尔雅·释诂》方苞方体。 —— 《诗·大雅·行苇》集于苞栩。 —— 《诗·唐风·鸨羽》草木渐苞。 —— 《书·禹贡》如竹苞也,如松茂矣。 —— 《诗·小雅·斯干》

苞杞(丛生的枸杞);苞并(丛生)

动词

通“”。包裹;怀抱 wrap up; surround如山之苞。——《诗·大雅·常武》厥苞橘柚锡贡。——《书·禹贡》凡以弓剑苞苴箪笥问人者。——《礼记·曲礼上》尔贡苞茅不入。——《左传·僖公四年》

bāoㄅㄠ

详细解释

1.花蒂上包著未开花朵的小叶片。

含苞待放。

2.席草。可用来编织席子、草鞋等。

1.将东西包裹起来。

2.容纳。

《文选•左思•魏都赋》:“巷苞诸公,都护之堂,殿居绮窗。”

3.总揽。

《文选•何晏•景福殿赋》:“兼苞博落,不常一象。”

草木茂盛。

竹苞松茂。

bāoㄅㄠ

详细解释

1.花蒂上包著未绽开花蕾的小叶片。

花苞、含苞待放。

2.(草木)茂密;丛生。

竹苞松茂。

3.姓。

苞的康熙字典

折叠展开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申集上 部首:艸部

武英殿刻本: 第2450頁,第4

同文書局本: 第1023頁,第4

標點整理本: 第991頁,第4

唐韻》:布交切;《集韻》、《韻會》:班交切,𡘋音包。
說文》:草也,南陽以爲麤履。司馬相如〈子虛賦〉:其高燥則生葴菥苞荔。〔註〕苞,藨也。
漢書註》:卽今所用作席者。

又,本也。
易・否卦》:繫于苞桑。〔疏〕凡物繫於桑之苞本則牢固也。
詩・商頌》:苞有三蘖。

又,草木叢生也。
爾雅疏》:物叢生曰苞,齊人名曰槇。

又,通包。
儀禮・既夕》:苞二。〔註〕所以裹羊、豕之肉。子夏《詩傳》:朋友相贈賦〈木瓜〉,子曰:見苞苴之禮焉。

又,《韻補》:逋侯切,音近褒。
詩・大雅》「如山之苞」,叶下流韻。揚子《𤣥》:蒼水維流,厥美可以達于瓜苞。

又,上聲。
詩・大雅》「實方實苞」,叶下好韻。

又,《集韻》:蒲交切──同「匏」,瓠也。又,被表切,音殍──與藨同。
〇〔按〕郭忠恕《佩觿集》:草名之苞,不當通厥包之包。苞,平表反;包,班交反,截然爲二。然經典俱通用,今仍舊。

注解

〔苞〕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申集上,康熙部首是艸部

〔苞〕字拼音是bāo,上下结构,可拆字为艹、包,五行属

〔苞〕字造字法是形声。本义是席草,可制席子和草鞋。

〔苞〕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bāo] ⑴ 花托下面像叶的小片⑵ 茂盛

苞的康熙字典解释由超凡字典网整理。苞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

苞的说文解字

折叠展开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一下反切布交切頁碼21頁,第7

苞艸也。南陽以爲麤履。从艸包聲。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二反切比交反頁碼79頁,第3行,第2

苞艸也,南陽以爲麤履。從艸包聲。

鍇注臣鍇按:此草名。《尚書》:「包匭菁茅。」又「草木漸包。」又《詩》:「方如竹包矣。」皆當作包,不從艸也。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一下反切布交切古音第三部頁碼122頁,第2許惟賢52頁,第10

苞艸也。

段注《曲禮》苞屨不入公門注。苞,藨也。齊衰藨𦳋之菲也。《子虛賦》。葴析苞荔。張揖曰:苞,藨也。玉裁按。當是藨是正字。苞是叚借。故《喪服》作藨𦳋之菲。《曲禮》作苞屨。《南都賦》說艸有藨。卽《子虛》之苞也。《斯干》、《生民》傳曰:苞,本也。此苞字之本義。凡詩云苞櫟苞棣,書云艸木蔪苞者皆此字。叚借爲包裹。凡詩言白茅苞之,書言厥苞橘柚,禮言苞苴,易言苞蒙苞荒苞承苞羞苞桑苞瓜,《春秋傳》言苞茅不入皆用此字。近時《經典》凡訓包裹者皆徑改爲包字。郭忠恕之說誤之也。許君立文當云苞本也,從艸,包聲。若不謂爲叚借。則當云苞,藨也。下文卽云藨,𦳋屬。使讀者知《曲禮》之苞卽《喪服》之藨。葢艸木旣難多識。文字古今屢變。雖曰至精。豈能無誤。善學古者不泥於古可也。

南陽㠯爲𧆓𡳐

段注𧆓各本不從艸。誤。𧆓,艸𡳐也。見後。

从艸。包聲。

段注布交切。古音在三部。按《曲禮・音義》曰:苞白表反。爲欲讀同藨耳。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章太炎 (近代)

[藨]草。草木漸苞當作勹,今作包;包裹當作勹。

許誤。段駁之,是也。

許書誤,段氏正之,是也。包裹字正當作勹。

許誤,段駁之,是也。

白话解释

苞,花托下面的叶子。南阳以为“苞”是麤履。字形采用“艸”作边旁,“包”是声旁。

苞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39頁,第1字
2陳昌治本第64頁,第3字
3黃侃手批第67頁
4說文校箋第27頁,第12字
5說文考正第23頁,第13字
6說文今釋第81頁,第5字
7說文約注第150頁,第1字
8說文探原第373頁,第1字
9說文集注第125頁,第5字
10說文標整第15頁,第29字
11標注說文第26頁,第5字
12說文注箋第230頁,第2字
13說文詁林第1598頁【補遺】第16220頁
14通訓定聲第1098頁,第1字
15說文義證第68頁【崇文】第269頁
16說文句讀第80頁
17章授筆記第36頁,第8字
18古字詁林第一冊,第432頁,第4字
19古字釋要第72頁,第11字

苞字的翻译

折叠展开
  1. a variety of rush; firm, enduring; to burst forth
  2. jonc, dense

苞的字源字形

折叠展开

苞(甲骨文·商·𠂤组) 甲骨文 𠂤组

苞(简·秦·睡虎地) 睡虎地

苞(石经·唐·开成石经) 石经 开成石经

苞(印刷字体·宋·广韵) 印刷字体 广韵

苞(印刷字体·宋·增韵) 印刷字体 增韵

苞(传抄·宋·集篆古文韵海) 传抄 集篆古文韵海

苞(印刷字体·明·洪武正韵)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苞(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