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顺 反馈

复制 字帖

tíng ㄊㄧㄥˊ

艹部 共9画 上下结构 U+839B
汉语字典

艹部

9画

6画

上下结构

ting

tíng

形声字

ATFP

TNKG

EYMB

44401

6080

839B

[122312154] 横、竖、竖、撇、横、竖、横、横折折撇、捺

莛字概述

折叠展开

〔莛〕字拼音是tíng 部首是艹, 总笔画是9画。

〔莛〕字是上下结构 五行属木。

〔莛〕字仓颉码是TNKG 五笔是ATFP 四角号码是44401 郑码是EYMB 区位码是6080

〔莛〕字的UNICODE是839B。 十进制为33691,UTF-32:0000839b,UTF-8:E8 8E 9B。

〔莛〕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二级汉字

〔莛〕字的异体字是

莛的笔顺

折叠展开

莛的意思

折叠展开

tíngㄊㄧㄥˊ

基本解释

草本植物的茎。麦~儿。油菜~儿。

详细解释

名词

1.草茎,草本植物支持第二代分支、叶或其他附属物的部分stem of herb, etc.

莛,《说文》曰:“茎也”。东方朔曰:“以莛撞钟”,言其声不可发也。 —— 《玉篇》

2.棍棒。用同“stick

铸铜为钟,削木为莛,以莛叩钟,则铿然而鸣。 —— 宋· 欧阳修《钟莛说》

量词

根,枝 stem有草一莛,孺子折之有余,数十数百万莛,壮夫莫谁何焉。——清· 谭嗣同《论事》

tíngㄊㄧㄥˊ

详细解释

1.草茎。

《说文解字•艸部》:“莛,茎也。”《汉书•卷六五•东方朔传》:“以筦闚天,以蠡测海,以莛撞钟。”

麦莛儿。

2.房屋上的横梁。

《庄子•齐物论》:“故为是举莛与楹,厉与西施,恢恑憰怪,道通为一。”

tíngㄊㄧㄥˊ

详细解释

某些草本植物长而硬的茎。

花莛、麦莛。

莛的康熙字典

折叠展开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申集上 部首:艸部

武英殿刻本: 第2476頁,第3

同文書局本: 第1034頁,第17

標點整理本: 第1002頁,第18

唐韻》:特丁切;《集韻》、《韻會》:唐丁切,𡘋音廷。
說文》:莖也。
前漢・東方朔傳》:以莛撞鐘。〔註〕謂槀莛也。
玉篇》:言其聲不可發也。韓愈詩:有如寸莛撞巨鐘。

又,《莊子・齊物論》:舉莛與楹,厲與西施,恢恑憰怪,道通爲一。〔司馬註〕莛,屋梁也。

又,《唐韻》、《正韻》:徒鼎切;《集韻》:待頂切,𡘋音挺──義同。

注解

〔莛〕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申集上,康熙部首是艸部

〔莛〕字拼音是tíng,上下结构,可拆字为艹、廷,五行属

〔莛〕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tíng] ⑴ 草本植物的茎

莛的康熙字典解释由超凡字典网整理。莛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

莛的说文解字

折叠展开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一下反切特丁切頁碼24頁,第26

莛莖也。从艸廷聲。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二反切田丁反頁碼91頁,第2行,第1

莛莖也。從艸廷聲。

鍇注臣鍇按:東方朔曰:「以莛撞鍾。」莛,枝莖也。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一下反切特丁切古音第十一部頁碼148頁,第1許惟賢64頁,第5

莛莖也。

段注《說苑》。建天下之鳴鐘。撞之以莛。

从艸。廷聲。

段注特丁切。十一部。

莛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46頁,第1字
2陳昌治本第75頁,第7字
3黃侃手批第74頁
4說文校箋第33頁,第6字
5說文考正第27頁,第22字
6說文今釋第99頁,第2字
7說文約注第188頁,第2字
8說文探原第467頁,第2字
9說文集注第152頁,第3字
10說文標整第19頁,第4字
11標注說文第32頁,第8字
12說文注箋第279頁,第2字
13說文詁林第1707頁【補遺】第16234頁
14通訓定聲第3486頁,第3字
15說文義證第84頁【崇文】第333頁
16說文句讀第97頁
17古字詁林第一冊,第474頁,第1字
18古字釋要第80頁,第3字

莛字的翻译

折叠展开
  1. stalks of grasses, etc.
  2. tige, brin d'herbe

莛的字源字形

折叠展开

莛(印刷字体·宋·广韵) 印刷字体 广韵

莛(印刷字体·宋·增韵) 印刷字体 增韵

莛(印刷字体·明·洪武正韵)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莛(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

含莛字的成语

折叠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