鞄
笔顺 反馈

复制

páo ㄆㄠˊ

革部 共14画 左右结构 U+9784
汉语字典

革部

14画

5画

左右结构

pao

páo

AFQN

TJPRU

EERY

47512

9784

[12212511235515] 横、竖、竖、横、竖、横折、横、横、竖、撇、横折钩、横折、横、竖弯钩

鞄字概述

折叠展开

〔鞄〕字拼音是páo 部首是革, 总笔画是14画。

〔鞄〕字是左右结构

〔鞄〕字仓颉码是TJPRU 五笔是AFQN 四角号码是47512 郑码是EERY

〔鞄〕字的UNICODE是9784。 十进制为38788,UTF-32:00009784,UTF-8:E9 9E 84。

〔鞄〕字的异体字是

鞄的意思

折叠展开

páoㄆㄠˊ

基本解释

古指制皮革的工人。

古同“”,八音之一。

古同“”,鼓槌。

姓。

鞄的康熙字典

折叠展开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戌集中 部首:革部

武英殿刻本: 第3316頁,第11

同文書局本: 第1386頁,第38

標點整理本: 第1378頁,第3

廣韻》、《集韻𡘋匹角切,音璞。
說文》:柔革工也。讀若朴。
周禮・冬官・考工記》攻皮之工,函、鮑、韗、韋、裘〔註〕:鮑,或爲鞄。
倉頡篇》有鞄。〔釋文〕鞄,匹學切,劉音僕。

又,《唐韻》:蒲角切;《集韻》:弼角切,𡘋音雹。又,《集韻》:蒲沃切,音僕。又,匹沃切,砲入聲。又,《廣韻》:薄交切;《集韻》、《韻會》、《正韻》:蒲交切,𡘋音庖。又,《廣韻》:蒲巧切;《集韻》、《韻會》、《正韻》:部巧切,𡘋音鮑。又,《廣韻》:防敎切;《集韻》:皮敎切;《韻會》、《正韻》:步敎切,𡘋音鉋──義𡘋同。

注解

〔鞄〕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戌集中,康熙部首是革部

〔鞄〕字拼音是páo,左右结构,可拆字为革、包

〔鞄〕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páo] ⑴ 古指制皮革的工人。⑵ 古同“匏”,八音之一。⑶ 古同“枹”,鼓槌。⑷ 姓。

鞄的康熙字典解释由超凡字典网整理。鞄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

鞄的说文解字

折叠展开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三下反切蒲角切頁碼83頁,第6

鞄柔革工也。从革包聲。讀若朴。《周禮》曰:「柔皮之工鮑氏。」鞄卽鮑也。

附注楊樹達《積微居金文說》:「銘文遁字乃鞄之或作,《說文》鞄从包聲,銘文之𩍂乃从陶聲,與《說文》異者,陶與包古音無異也。」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六反切別卓反頁碼230頁,第3行,第2

鞄柔革工也。從革包聲。讀若朴。《周禮》曰:「柔皮之工,鮑氏。」鞄即鮑也。

鍇注臣鍇按:《周禮》鮑氏爲甲,攻皮之工也,注云:或作鞄。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三下反切蒲角切古音第二部頁碼426頁,第5許惟賢192頁,第6

鞄柔革工也。从革。包聲。

段注蒲角切。古音在二部。

讀若朴。

段注朴在三部。合音㝡近。劉昌宗音僕。

《周禮》曰:柔皮之工鮑氏。鮑卽鞄也。

段注鮑鞄字舊互譌。今正。《考工記》。攻皮之工五。函鮑䩵韋裘。先鄭云:鮑讀如鮑魚之鮑。書或爲鞄。《蒼頡篇》有鞄𠤥。又鮑人之事。後鄭云:鮑,故書或作鞄。許云鮑卽鞄者,謂《周禮》之鮑卽《蒼頡篇》之鞄。鞄正字。鮑假借。𠫓部云:易曰突如其來如。不孝子突出。不容於内也。𠫓卽易突字也。謂𠫓正字。突假借。文意正相似。

鞄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166頁,第1字
2陳昌治本第233頁,第5字
3黃侃手批第186頁
4說文校箋第113頁,第5字
5說文考正第107頁,第5字
6說文今釋第379頁,第2字
7說文約注第651頁,第3字
8說文探原第1515頁,第2字
9說文集注第557頁,第4字
10說文標整第67頁,第11字
11標注說文第113頁,第5字
12說文注箋第835頁,第2字
13說文詁林第3295頁【補遺】第16488頁【補編】第14881頁
14通訓定聲第1099頁,第2字
15說文義證第232頁【崇文】第925頁
16說文句讀第323頁
17古字詁林第三冊,第262頁,第1字
18古字釋要第291頁,第4字

鞄字的翻译

折叠展开
  1. to work hides; leather bag
  2. travailler les peaux, sac en cuir

鞄的字源字形

折叠展开

鞄(印刷字体·宋·广韵) 印刷字体 广韵

鞄(印刷字体·宋·增韵) 印刷字体 增韵

鞄(传抄·宋·古文四声韵) 传抄 古文四声韵

鞄(传抄·宋·集篆古文韵海) 传抄 集篆古文韵海

鞄(印刷字体·明·洪武正韵)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鞄(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

鞄字组词

折叠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