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顺 反馈

复制 字帖

ㄋㄚˋ

糹部 共10画 左右结构 7D0D CJK 基本汉字
康熙字典

糹部

10画

4画

左右结构

na

XMWY

VFOB

ZLOD

24927

7D0D

[5544442534] 撇折、撇折、点、点、点、点、竖、横折钩、撇、点

納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未集中 部首:糸部

武英殿刻本: 第2193頁,第3

同文書局本: 第916頁,第18

標點整理本: 第878頁,第18

廣韻》:奴答切;《集韻》:諾答切,𡘋音衲。
說文》:絲濕納納也。

又,《博雅》:入也。
釋名》:納,弭也。弭之兩致之言也。
書・堯典》:寅餞納日。〔傳〕餞,送也。日入言送。又,〈舜典〉:納于百揆。〔又〕夙夜出納朕命,惟允。又,〈禹貢〉:百里賦納總,二百里納銍,三百里納秸。

又,《儀禮・既夕禮》:屨外納。〔註〕納,收餘也。

又,《禮・曲禮》:納女于天子。〔註〕納女,猶致女也。

又,《禮・雜記》:納幣一束。〔註〕納,徵也。

又,姓。
廣韻》:出何氏《姓苑》。

又,與內同。
周禮・春官・鐘師》:納夏。〔註〕故書納爲內。

又,《玉篇》或作衲、靹。
篇海》:補綴也。

又,與軜同。
荀子・正論篇》:三公奉軛持納。

注解

〔納〕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未集中,康熙部首是糸部

〔納〕字拼音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糹、內

〔納〕字造字法是形聲。从糸( mì ),內聲。本义是絲被水浸溼。

〔納〕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nà] ⑴ 收入,放進⑵ 接受⑶ 享受⑷ 繳付⑸ 補綴,縫補;現多指密密地縫⑹ 姓。

納的康熙字典解释由超凡字典网整理。納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