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顺 反馈

复制 字帖

zhù ㄓㄨˋ níng ㄋㄧㄥˊ

艹部 共8画 上下结构 82E7 CJK 基本汉字
康熙字典

艹部

8画

5画

上下结构

zhu ning

zhù níng

形声字

APSJ

TJMN

EWAI

44201

82E7

[12244512] 横、竖、竖、点、点、横撇/横钩、横、竖钩

苧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申集上 部首:艸部

武英殿刻本: 第2452頁,第2

同文書局本: 第1024頁,第1

標點整理本: 第992頁,第1

唐韻》:直呂切;《集韻》:丈呂切,𡘋音佇──草名,可爲繩。張衡〈南都賦〉:其草則藨苧蘋莞。王褒〈僮約〉:多取蒲苧,益作繩索。
本草》:取苧根和米粉爲餠禦饑,味甘美。

又,苧蘿,山名。
吳越春秋》:苧蘿山鬻薪之女,曰西施、鄭旦。

又,《集韻》:陳如切,音除──義同。又,通作紵。
詩・陳風》:東門之池,可以漚紵。〔註〕苧同,亦作芧。

注解

〔苧〕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申集上,康熙部首是艸部

〔苧〕字是多音字,拼音是zhù、níng,上下结构,可拆字为艹、宁

〔苧〕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zhù] ⑴ 同“苎”。 [níng] ⑴ 有机化合物,有香味的液体,存在于柑橘类果皮中,供制香料。

苧的康熙字典解释由超凡字典网整理。苧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