髾
笔顺 反馈

复制

shāo ㄕㄠ

髟部 共17画 上下结构 9AFE CJK 基本汉字
康熙字典

髟部

17画

7画

上下结构

shao

shāo

DEIE

SHFB

CHKQ

72227

9AFE

[12111543332432511] 横、竖、横、横、横、撇折、点、撇、撇、撇、竖、点、撇、竖、横折钩、横、横

髾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亥集上 部首:髟部

武英殿刻本: 第3479頁,第6

同文書局本: 第1454頁,第35

標點整理本: 第1450頁,第38

廣韻》、《正韻》:所交切;《集韻》、《韻會》:師交切,𡘋音梢──髮尾。
史記・司馬相如傳》:蜚纖垂髾。〔又〕曳彗星以爲髾。〔註〕髾,燕尾也。
後漢・馬融傳》:曳長庚之飛髾。〔註〕卽旌旗所垂之羽毛也。

又,《集韻》:所敎切,音稍──義同。

又,《集韻》:山巧切,音稍──毛髮長。

注解

〔髾〕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亥集上,康熙部首是髟部

〔髾〕字拼音是shāo,上下结构,可拆字为髟、肖

〔髾〕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shāo] ⑴ 头发梢:“撮发为髻,散垂馀~于其后。”⑵ 旌旗上所垂的羽毛:“曳长庚之飞~。”⑶ 古代妇女衣服上的装饰,形如燕尾:“蜚襳垂~。”

髾的康熙字典解释由超凡字典网整理。髾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