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顺 反馈

复制 字帖

yǎng ㄧㄤˇ áng ㄤˊ

亻部 共6画 左右结构 4EF0 CJK 基本汉字
康熙字典

亻部

6画

4画

左右结构

yang ang

yǎng áng

会意字、形声字

WQBH

OHVL

NRY

27220

0111

4986

4EF0

[323552] 撇、竖、撇、竖提、横折钩、竖

仰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子集中 部首:人部

武英殿刻本: 第207頁,第7

同文書局本: 第94頁,第8

標點整理本: 第19頁,第6

唐韻》、《正韻》:魚兩切;《集韻》、《韻會》:語兩切,𡘋𦯒──舉首望也。
易・繫辭》:仰以觀于天文。
詩・小雅》:或棲遲偃仰。

又,心慕曰企仰。

又,以尊命𤰞曰仰。今公家文移,上行下用仰字。
前漢・孝文帝紀》:詔定三恪禮儀體式,亦仰議之。〔註〕仰議,猶言議於朝也。

又,姓。

又,《集韻》、《正韻𡘋魚向切,音𨋕──恃也、俟也、資也。
戰國策》:東周之民,可令一仰西周。〔註〕有望於上則仰。
史記・平準書》:衣食仰給縣官。

又,《韻會》:疑剛切,音昂。
周禮・地官・保氏》軍旅之容〔註〕:軍旅之容,闞闞仰仰。〔釋文〕五剛反,亦作卬。
〇〔按〕《集韻》卬本仰字省文。又,《楚辭・卜居》寧昂昂若千里之駒乎;《詩・大雅》顒顒卬卬,《韓詩外傳》作盎盎,則與昂、盎𡘋通矣。古人字多假借,未可盡从。

又,《周禮・春官・小宗伯》「兆五帝于四郊」,五帝蒼曰靈威仰,靑帝號也。

注解

〔仰〕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子集中,康熙部首是人部

〔仰〕字是多音字,拼音是yǎng、áng,左右结构,可拆字为亻、卬,五行属

〔仰〕字造字法是会意兼形声。从人,从卬,卬亦声。卬,小篆字形。一个人站着,一个人跪着,跪者抬头看站者,为抬头仰望的“仰”的本字。后借为“我”,遂加“人”作“仰”。“卬”“仰”古今字。本义是抬头,脸向上。

〔仰〕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yǎng] ⑴ 脸向上,与“俯”相对⑵ 敬慕⑶ 依赖⑷ 旧时公文用语。上行文中用在“请、祈、恳”等字之前,表示恭敬;下行文中表示命令⑸ 服下,指服毒⑹ 姓。 [áng] ⑴ 古同“昂”,情绪高。

仰的康熙字典解释由超凡字典网整理。仰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