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顺 反馈

复制 字帖

shòu ㄕㄡˋ

纟部 共11画 左右结构 7EF6 CJK 基本汉字
康熙字典

纟部

11画

8画

左右结构

shou

shòu

形声字

XEPC

VMBBE

ZPWX

22147

4849

7123

7EF6

[55134434554] 撇折、撇折、提、撇、点、点、撇、点、横撇/横钩、横撇/横钩、捺

绶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未集中 部首:糸部

武英殿刻本: 第2217頁,第3

同文書局本: 第927頁,第12

標點整理本: 第889頁,第26

廣韻》:殖酉切;《集韻》、《韻會》、《正韻》:是酉切,𡘋音受。
說文》:綬韍,維也。
玉篇》:綬,組也、綸紱也。
急就篇》〔註〕:綬,受也,所以承受印環也。亦謂之璲。
後漢・輿服志》:韍佩既廢,秦乃以采組連結於璲,光明章表,轉相結受,故謂之綬。
漢官儀》:綬,長一尺二寸,法十二月;廣三尺,法天地人也。

又,《周禮・天官》:幕人掌帷幕幄帟綬之事。〔註〕綬,組綬,所以繫帷也。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𡘋承呪切,音授──義同。

注解

〔綬〕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未集中,康熙部首是糸部

〔綬〕字拼音是shòu,左右结构,可拆字为糹、受

〔綬〕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shòu] ⑴ 一種絲質帶子,古代常用來拴在印紐上,後用來拴勳章

绶的康熙字典解释由超凡字典网整理。绶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