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顺 反馈

复制 字帖

tái ㄊㄞˊ

阝部 共7画 左右结构 90B0 CJK 基本汉字
康熙字典

阝部

7画

5画

左右结构

tai

tái

形声字

CKBH

IRNL

ZSJY

27627

6733

5902

90B0

[5425152] 撇折、点、竖、横折、横、横折折折钩/横撇弯钩、竖

邰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酉集下 部首:邑部

武英殿刻本: 第3039頁,第9

同文書局本: 第1269頁,第23

標點整理本: 第1255頁,第24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𡘋土來切,音胎。
說文》:國名。炎帝之後,羌姓所封。帝嚳元妃,邰氏女也,生棄爲后稷,復封於邰。
詩・大雅》:卽有邰家室。

或作斄。
前漢・郊祀志》:后稷封斄。〔註〕斄,讀如邰。今陝西西安府武功縣五丈原,卽其地也。或曰:鳳翔府郿縣亦有五丈原,有斄亭。

又,姓。

注解

〔邰〕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酉集下,康熙部首是邑部

〔邰〕字拼音是tái,左右结构,可拆字为台、⻏,五行属

〔邰〕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tái] ⑴ 古地名,在今中国陕西省武功县西南。⑵ 姓。

邰的康熙字典解释由超凡字典网整理。邰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