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顺 反馈

复制 字帖

ㄊㄧˋ

忄部 共11画 左右结构 60D5 CJK 基本汉字
康熙字典

忄部

11画

8画

左右结构

ti

形声字

NJQR

PAPH

UKRO

96027

1912

4472

60D5

[44225113533] 点、点、竖、竖、横折、横、横、撇、横折钩、撇、撇

惕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卯集上 部首:心部

武英殿刻本: 第934頁,第3

同文書局本: 第390頁,第48

標點整理本: 第335頁,第24

古文: 惖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𡘋他歷切,音剔。
說文》:敬也。从心,易聲。

又,怵惕也。憂也、懼也。

又,《爾雅・釋訓》:惕惕,愛也。引《》陳風,心焉惕惕。
韓詩》以爲悅人,故言愛也。

又,疾也。〈吳語〉:一曰惕。〔註〕疾也。疾速之疾。

又,《說文》或作悐。
前漢・王商傳》:無惕悐憂。
集韻》亦作𢡕𢞫

又,叶汀藥切,音託。揚子《𤣥》:心惕惕,足金舄,不志溝壑,舄音削。

注解

〔惕〕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卯集上,康熙部首是心部

〔惕〕字拼音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忄、易,五行属

〔惕〕字造字法是形声。从心,易声。本义是害怕,放心不下。

〔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tì] ⑴ 戒惧,小心谨慎⑵ 疾速:“一日~,一日留”。

惕的康熙字典解释由超凡字典网整理。惕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