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顺 反馈

复制 字帖

guàn ㄍㄨㄢˋ wān ㄨㄢ

毋部 共4画 独体字 6BCC CJK 基本汉字
康熙字典

毋部

4画

独体字

guan wan

guàn wān

XFK 86 、 XNNH 98

WJ

ZYAA

77740

6BCC

[5521] 竖折/竖弯、横折、竖、横

毌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辰集下 部首:毋部

武英殿刻本: 第1407頁,第1

同文書局本: 第588頁,第24

標點整理本: 第538頁,第24

唐韻》、《集韻𡘋古丸切,音冠。
說文》:穿物持之也,从一橫貫,象寶貨之形。

又,《廣韻》、《集韻𡘋古玩切,音貫──義同,通作貫。

又,毌丘,地名。
史記・田完世家》:宣公伐衞,取毌丘。〔註〕《索隱》曰:毌,音貫。毌丘,古國名,衞之邑;今作毌者,字殘缺耳。
正義》曰:《括地志》云:故貫城卽古貫國,今名濛澤城,在曹州濟陰縣南。又,《字彙補》:按,《古音畧》貫高之貫音冠,本毌丘,複姓,後去丘爲毌氏,又作貫氏。魏有毌丘儉,今多呼爲父母之母,非也。據此,則毌丘氏當从沽歡切之毌字,不當从微夫切之⽏字矣。其誤已久,不可不辨。

與⽏、母俱別。

注解

〔毌〕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辰集下,康熙部首是毋部

〔毌〕字是多音字,拼音是guàn、wān,独体字。

〔毌〕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guàn] ⑴ 贯穿。后作“貫”。《説文•毌部》:“毌,穿物持之也。”桂馥義證:“《蒼頡篇》:‘毌,穿也。’通作貫。”《集韻•换韻》:“毌,穿物也,通也。通作貫。”《墨子•備城門》:“疏束樹木,令足以為柴搏,毌前面樹。”孫飴讓閒詁:“毌,舊本作毋,今從畢校改。”⑵ 古地名。即“毌丘”,在今山东省曹县南。《史記•六國年表》:“(宣公)與鄭會于西城,伐衛,取毌。”司馬貞索隱:“毌,音館。”按:《史記•田敬仲完世家》作“宣公與鄭人會西城,伐衛,取毌丘”。司馬貞索隱云:“毌,音貫。古國名,衛之邑。今作毌者,字殘缺耳。”⑶ 姓。《正字通•毌部》:“楊慎曰:複姓有毌丘諸姓氏……今分為二姓。日毌,曰丘。”《字彙補•田部》:“案《古音畧》,貫高之貫音冠,本毌丘,複姓,後去丘為毌氏,又作貫氏,魏有毌丘儉,今多呼為父母之母,非也。” [wān] ⑴ 通“彎( wān )”。《史記•匈奴列傳》:“士力能毌弓,盡為甲騎。”司馬貞索隱:“上音彎,如字亦通也。”

毌的康熙字典解释由超凡字典网整理。毌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