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顺 反馈

复制 字帖

ㄨˊ ㄩˋ

口部 共7画 上下结构 543E CJK 基本汉字
康熙字典

口部

7画

4画

上下结构

wu yu

形声字

GKF

MMR

BIXJ

10601

0710

4665

543E

[1251251] 横、竖、横折、横、竖、横折、横

吾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丑集上 部首:口部

武英殿刻本: 第417頁,第6

同文書局本: 第180頁,第3

標點整理本: 第107頁,第12

古文: 𠮣

唐韻》:五乎切;《集韻》、《韻會》、《正韻》:訛胡切,𡘋音梧。
說文》:我自稱也。
爾雅・釋詁》:吾,我也。
左傳・桓六年》:我張吾三軍,而被吾甲兵。
楚辭・九章》〔註〕:朱子曰:此篇多以余吾𡘋稱,詳其文意,余平而吾倨也。又,《廣韻》:御也,執金吾,官名。
前漢・百官公卿表》:中尉,秦官,武帝太初元年更名執金吾。〔註〕師古曰:金吾,鳥名也,主辟不祥。天子出行,職主先導,以禦非常,故執此鳥之象以名官。又,《後漢・百官志》:執金吾掌宮外戒司非常水火之事,月三繞行宮外,及主兵器。吾猶禦也。〔註〕應劭曰:執金革以禦非常。

又,《集韻》:棒名。
古今注》:金吾,車輻棒也。漢官執金吾,吾,止也,執金革禦非常也;以銅爲之,黃金塗兩末謂之金吾,御史大夫司隷校尉亦得執焉。
〇〔按〕顏應二說及《古今注》凡三義,各不相同,今𡘋存之。

又,昆吾,國名。
詩・商頌》:昆吾夏桀。〔箋〕已姓

又,地名。
前漢・揚雄傳》:武帝廣開上林,南至宜春鼎湖,御宿昆吾。〔註〕晉灼曰:昆吾,地名,有亭。

又,鍾吾,國名。漢爲司吾縣。
左傳・昭二十七年》:公子燭庸奔鍾吾。
前漢・地理志》:東海郡司吾縣。

又,番吾,番音蒲,卽漢蒲吾縣。
史記・蘇秦傳》:秦甲渡河踰漳,據番吾。〔註〕徐廣曰:常山有蒲吾縣。
正義》曰:疑古番吾公邑也。

又,余吾、蠡吾、朱吾、已吾,皆縣名。
前漢・地理志》:上黨郡余吾縣,涿郡蠡吾縣,日南郡朱吾縣。
後漢・郡國志》:陳留郡已吾縣。

又,伊吾,地名。
後漢・西域傳》:伊吾,舊膏腴之地。

又,余吾,水名。
前漢・匈奴傳》:北橋余吾。〔註〕師古曰:於余吾水上作橋。

又,《正字通》:伊吾,除哦聲,亦作咿唔。

又,姓。
廣韻》:漢有廣陵令吾扈。又,複姓。五氏、徐吾以鄕爲氏,鍾吾、昆吾以國爲氏。由吾,由余之後。又,古有肩吾子,隱者。

又,《正字通》:借爲支吾,與枝梧通。

又,《集韻》、《類篇𡘋牛居切,音魚。〈晉語〉:暇豫之吾吾。〔註〕吾讀如魚──吾吾,不敢自親之貌。

又,山名。
史記・河渠書》:功無已時兮吾山平。〔註〕徐廣曰:東郡東阿有魚山,或者是乎。

又,《廣韻》:五加切;《集韻》:牛加切,𡘋音牙──允吾,縣名。
前漢・地理志》:金城郡允吾縣。〔註〕應劭曰:允吾,音鈆牙。

又,《讀書通》:童通作吾。
管子・海王篇》:吾子食鹽二升少半。〔註〕吾子,謂小男小女也。
正字通》:古本《管子》作童。

注解

〔吾〕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丑集上,康熙部首是口部

〔吾〕字是多音字,拼音是wú、yù,上下结构,可拆字为五、口,五行属

〔吾〕字造字法是形声。从口,五声。本义是我。

〔吾〕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wú] ⑴ 我,我的⑵ 姓。 [yù] ⑴ 古同“御”,抵御。

吾的康熙字典解释由超凡字典网整理。吾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